医院为暴利滥用心脏支架 出厂几千售价几万令人心寒

塔西佗

近年来,心脏支架的使用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仅为2万例,而到了2011年达到了40.8万例,增长了20倍。如此巨大的增长,到底是心脏疾病发病率突然增加,还是在本不该是用心脏支架的手术中使用了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的暴利与滥用问题引发关注

多家媒体引用了广州钟女士的一段经历。钟女士的父亲70岁时突然感到有点胸闷胸痛,检查后,医生说血管狭窄,须立即做安装心脏支架的介入手术。而钟女士咨询的另一位专家则表示,老年人血管狭窄比较常见,钟女士父亲的症状是普通的胃食道反流,胸闷时喝杯热牛奶就好了。

几万元的心脏支架和几元钱的热牛奶之间,差距有些吓人。医生之所以动辄建议患者安装心脏支架,其背后有强大的利益驱动,

心脏支架的出厂价只有几千,患者支付的价格却上万甚至好几万。根据《现代快报》的报道,安徽某地级市一位不愿具名的药械代理商介绍称心脏支架的溢价程度最高峰值能达到出厂价的8至9倍。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独家代理商、省级经销商或地市的次区域各级经销商、医院等环节。每个环节加价都在两成左右。至于医院环节是否真的存在医生为拿回扣而过度使用心脏支架的情况,有一位接受采访的医药代表称:“医生的回扣也会给,但不是营销费用中的大头。一般是给大主任,他分不分就不知道了。”

如此之高的暴利,被经销商层层瓜分,落到患者头上的,是沉重的医疗负担。由于心脏支架通常来说属于大病统筹的范围,因此,这部分被经销商抬上去的费用还要由国家财政资源来买单。

一方面是患者和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是经销商挣得盆满钵满。这种现象当然要改,但是怎么改则是个问题。问题看上去直接的负责对象是医生——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体制,管理等多种深层因素合力的结果。“以药养医”“以器材养医”的现象其实根源于医生薪酬结构的不合理。医生,特别是大医院或者做急诊手术的医生,其实工作负荷和压力相当大,本就应该获得与其技术和辛苦程度相匹配的高薪。但医生薪酬中,诊疗费与手术所得相对较低,拿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来说,技术费才1000元,还需要在主刀和2个大夫、3个助手之间分配。这种现状使得医生不得不“另谋财路”。另外,将“医”和“药”混在一起,而不分开由市场定价,也容易导致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暧昧不清”。

由于医药领域利益环节过多,又兼有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属性,因此改革环境比较复杂,改革过程也必将漫长而艰难。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