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新年首涨 成品油市场又将回暖?
2月10日,我国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的首次上调。国家发改委于9日宣布将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从2月10日零时开始每吨上调290元和280元,折合成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上涨0.21元和0.24元。这是2014年7月以来的“十三连跌”后国内油价出现的首次上涨。
油价上调前夜,多地加油站出现排队加油
这次油价的上调与国际油价的近期走势有较强关联。全球油价两大基准之一的布伦特(Brent)油价于上个月中旬触底后开始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布伦特油价也是我国有家的参照标准篮子中权重较大的一个。
不过,这些天国际油价的戏剧性上涨并没有坚实基础。首先,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经济区并没有十分利好的数据出台,因此油价上升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的消费增长作为支撑。其次,美国的加息预期正在抬升,也就是说,美元币值上升的可能性增大,而石油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上升也将对油价形成压力。再说,沙特之前表示过没有减产换价的打算,至今也未对此进行任何修正。综上所述,国际原油市场的回暖更可能是长期下跌后的空头势力短暂耗尽,是暂时性的,未来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国内油价的上调也不太可能连续出现。
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普及,人均石油消费量比将继续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我国石油将更多地依赖于进口。既然如此,如何对冲国际油价的波动,成为我国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油价的变动不仅仅会对汽车消费者产生影响,更会对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与运输费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每一位消费者,不管他有没有拥有汽车。
这种对冲机制除了原油期货的套期保值等具体金融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的定价,跻身国际定价市场之中,去占有一席之地。而实现这一目标,无可避免地要触及垄断问题。如何破除垄断,让与成品油相关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定价过程之中,使国内成品油定价更为市场化,才是超越短期石油价格变动之上的真正改革大计。目前的低通胀压力和低油价正为改革提供着好时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