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买走全球一半奢侈品 消费外流严重

祝雨清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报告》,在总容量为2320亿美元规模的全球奢侈品市场中,中国买家的消费额达到1060亿美元,这也就是说,中国人2014年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但是,这么强大的购买力中,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外流相当严重。

中国人2014年买走全球近一半奢侈品

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速就屡夺全球第一。2010年高盛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事实上,在2013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客户。2014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同比增长4%,达到全球市场的46%,仍然稳坐第一买家的交椅。

这似乎与前段时间发布的经济数据相背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也一直没有提上来,为何奢侈品消费仍然热度不减?不仅仅在中国,放眼全球也是如此,欧元区经济低迷,但是在奢侈品消费上,欧洲的本土消费却有所复苏。由此可见,奢侈品消费不一定与经济景气程度成正比,有时经济体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还会刺激奢侈品的消费。

奢侈品消费在经济史上一直有一种“象征”作用。一般而言,若一个时代出现奢侈品消费量激增,一方面可能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资本从实业溢出的恶兆。由于实体经济恶化,资本不再愿意流入实体经济,反而用于消费和投机楼市与土地,这时,奢侈品热和楼市泡沫也就逐步形成了。可是,一旦经济失去生产性,就必将走向衰退。

这一规律已经被中外历史反复证实。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末的阿根廷,都是贵族型消费,因此错过了通往持续繁荣的那道窄门。相比之下,18世纪的英国向大众提供廉价棉布棉纺织业;本没有贵族传统的美国通过19世纪初的西进运动增强了平民化趋势,两个国家因而得以成为当时令人钦羡的富裕国家。

可见,一个国家的内需是否强劲,是否能支撑经济体的发展活力,看的不是奢侈品消费,而是大众消费。因为低收入者消费占收入的比重比富人更高,而且消费的物品更能带动实实在在的生产和就业。

如果奢侈品消费集中在本国市场,那么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以再分配的方式“劫富济贫”,保证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可是,根据2014年《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国人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外流相当严重,因此税收调节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也是一个未来须关注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