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弃”传统小贷公司热投互联网金融
自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的数量开始爆增,从2008年不到500家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家,小贷公司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但2014年上半年全国小贷公司新增贷款618亿元,与去年同期新增贷款规模1121亿元相比,增速有所放缓,有业内人士表示,小贷公司已进入平稳增长期。
2008年至2013年,是小贷行业高速发展的5年,期间有许多上市公司频频入股或参与发起设立小贷公司,一度掀起一股上市公司投资小贷的热潮。但是,随着小贷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上市公司在投资小贷公司方面表现得更加谨慎,虽然依然有很多企业在介入,但同时也有一些在慎重考虑或已决定取消投资计划。而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大放异彩,则又像前几年的小贷行业一样,快速吸引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目光,成了上市公司口中的“香饽饽”。
小贷投资热“退烧”上市公司频打退堂鼓
近几年上市公司涉足小额贷款、民营银行等领域的公告层出不穷,投资民间金融成为上市公司新宠,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更是涉水多家小贷公司。北京的一位券商分析师曾分析称,上市公司参股小贷公司,一方面看好不错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针对公司业务涉及的上下游公司和客户进行服务,从而更好地稳定自己的供应链。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有85家上市公司参与设立或参股小贷公司,其中2012年有19家主板、25家中小板公司进入小贷领域。而在整个2013年,大东海A、达华智能等都发布了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包括江粉磁材、宏图高科、广弘控股、海亮股份、凯撒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发布了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公告。
进入2014年,孚日股份、宝鼎重工、多氟多、达华智能、准油股份、赛象科技、佰利联、五洲交通、美都控股、巨轮股份、华邦颖泰等10多家公司先后也发布了参股和设立小贷公司的相关公告。
一些上市公司在保持其主业竞争优势的同时,有着多渠道开发论证金融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发起设立小贷公司是其迈向金融产业的一个重要尝试。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上市公司一窝蜂扎堆小贷公司并非好事,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展应该立足主业,做强主业,而不是依靠投资金融业来粉饰业绩。
如今,小贷公司发展最快时期已经过去,从现在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增长时期,正在从数量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此外,随着近两年的激烈竞争,小贷公司利润出现下滑。近来便不断有公司宣布取消投资参股小贷公司的计划,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2013年上半年,华帝股份就取消了投资小贷公司的计划。今年上半年,泰亚股份也发布公告,取消投资小贷公司。最新的一例是春兴精工,7月30日苏州公司春兴精工发布2014年半年度报告,在发布中期业绩的同时,还公告决定取消此前欲投资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计划。春兴精工表示,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过程中,原先的经营政策有所调整,同时综合考虑目前自身资金管理需求,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公司决定取消该项投资。
上市公司蜂拥互联网金融
与投资小贷公司热潮退却形成对比的,是最近关于上市公司蜂拥投资互联网金融的消息。
在经历民间的野蛮生长之后,缺乏监管的互联网金融P2P行业风险暴露,老板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但至今依然处于监管真空的P2P领域,在部分上市公司眼中却成了“香饽饽”,诸多上市公司正前仆后继进入P2P行列。
据初步统计,自年初至今,至少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P2P业务,力图在如火如荼的行业中分得一杯羹。一时间,上市公司涉足互联网金融成为潮流,不少上市公司在公布方案后,股价也随即上涨。不过,上市公司“半路出家”进入互联网金融,被认为和本身主业偏离,是“转型”还是“脱轨”,目前市场上的观点莫衷一是。
截至7月涉及P2P业务的26家上市公司名单
注:以上信息由国培机构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为不完全统计。
这些上市公司布局P2P,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打独斗,一类是组团。业内人士分析称,上市公司之所以急于进入P2P,主要是担心相关的监管政策出台后,P2P行业进入门槛被抬高,而且,P2P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对其正面影响居多。也有人表示,民营银行的进入门槛太高,P2P可以成为上市公司介入金融领域的桥梁。
P2P业务能否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提高上市公司周转率,进而成为主营业务,为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打开想象空间,需要时间来检验。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