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将建巴西特高压 推动技术走向全世界仍有困难

特高压尤其交流特高压在国内争议不断

日前有消息称国家电网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这是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技术首次走出国门。部分媒体对此评价很高,称特高压或许将与高铁一样成为我国高科技出口的一张名片,但电力行业内部却存在不同观点。

事实上自国网2004年提出发展特高压以来争议不断,尤其其大力推崇的交流特高压更是遭到多位国网系统外的资深专家炮轰。这些专家认为,国际上对特高压也存在争议,比我国发展早、各方面实力更强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和俄罗斯都浅尝辄止,先后放弃了大规模推广特高压的计划。2012年印度大停电更是反对者攻击特高压的最新证据。在这种背景下,国网仍不遗余力地发展特高压,在这些专家看来,围绕特高压的已经不是科学博弈而是一场利益的较量,国网想实现的“全国一张网”本质上就是想实现电网的垄断。

国人自豪的高铁带来的巨额债务已经拖垮了原铁道部,本来就有传闻说中国大力推动高铁出口是迫于还债压力。而发展交流特高压成本更是直流的2到3倍,有专家预计亏损不会低于高铁。

特高压在国内争议这么大,那么国网宣称的要推动特高压技术走向全世界到底有几分胜算?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难度很大。国网能在巴西实现特高压出口的突破不见得是中国特高压技术有多么成熟。国网早在4年前就花了10个亿美金收购了巴西的7家输电公司,在拥有巴西输电资产的情况下,向其输出技术可谓水到渠成,这就好比事先付了买路钱,事后要想通过自然不会有阻力。

国网近年来频频出海并购,先后在菲律宾、葡萄牙等国斩获资产,那么这些地方会不会成为国网下一个出口特高压的目标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目前还很难说,特高压投资成本巨大,且适合用电需求较高或者国土范围较广的区域,而菲葡两国工业不算太发达,近年来经济表现也差强人意,显然无福消受特高压这样的烧钱机器。国网表示自己建立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世界领先,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确实早期的特高压尝试在不少国家已经终止。联合国2005年曾出报告指出,超过1000伏的特高压电网建设难度和成本高的难以想象。

国网曾撰文表示,美日欧和前苏联都曾深入研究特高压,并取得实际进展,说明特高压技术可行。不过实际情况的确是美日俄等先后搁置了特高压。

前苏联是最先尝试特高压输电的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就积极开展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前苏联为实现交流120万伏的长距离(1905公里)输电,从1972年起步,在1985-1994的9年运行中,由于过电压问题严重,不得不在线路上装设100%补偿的并联电抗器,结果最多只能送160万千瓦。到后来前苏联发现很难根本解决特高压中出现的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工频电场和磁场等问题,而且特高压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送电能力也没预想中的好,既不安全,又极度浪费投资,不得不永远降压50万伏运行了。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大力发展特高压。

以节约资源而著称的日本当然不愿在特高压上落后。实际上,日本在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和特高压设备研制方面开展了前瞻性、基础性和实用性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大批世界水平的重要成果,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日本的特高压建成后并未按照原先预定的1000千伏运行,而是降压到500千伏运行。这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其一,日本地域比较狭窄,对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没有那么高的需求。其二,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电力负荷增长缓慢,无负荷需求。其三,当时世界上出现过几次大面积的停电,而主要是因为电网范围过大,电网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局部停电影响整体。日本也认为将大电网分散为若干独立的小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面积停电。由于以上原因,日本到现在都是500千伏电压运行,也没怎么发展特高压。

美国最初在特高压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但2003年美加大停电事故让美国觉得:任一处故障都影响整个交流同步网, 同步网愈大, 线路愈长, 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愈严重, 更易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电网大停电。后来美国又经历了几次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些事故促使美国开始从电网结构上研究怎样保证电网的安全问题。后来美国能源部对美国的电网规划是,建立由东岸到西岸,北到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的跨越全国的主要采用超导体技术和直流输电骨干网架,特别是对东、西各个特大网区,采用直流隔离变成更多的“分区”,缩小每区的范围,而且认为现有超高压已满足发展需要,不需要交流特高压。所以美国到现在都没大力发展特高压。

由此可见,国网要推动特高压走向全世界或许将只停留在口号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