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与31省签治霾军令状 环境考核问责机制逐步完善

前瞻经济学人

京津冀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

自去年起,雾霾的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环保部日前宣布为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全国31个省区和直辖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把具体的治霾指标分配到各地。其中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要求PM2.5浓度年均下降25%,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污染相对较轻的地区下降20%。

据称,这是环保部首次明确将PM2.5值列入考核地方环境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知情人士透露,稍后国务院将颁布具体考核办法,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环保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份陆续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具体防治措施,将任务逐一落实到市、县和有关部门,并与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2014年1月6日,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教育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纪委监察厅共直查和派人督办环境保护案件40起,已结案39起,共行政问责处理201人,其中,纪律处分154人,其他方式问责47人;县处级干部25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76人。会上通报了10起环境保护违纪案件的查处和问责情况。

对于河北省此次涉及200多名干部的行政问责处理,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认为,“环保问责应该是全面的问责,加强干部环保问责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被关注,在环保的行政执法层面上,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地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行政问责的规定、办法,建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但是,像河北省多达200名干部的行政问责处理,并不多见。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指出,一方面表明河北省对环保行政问责动真格,另一方面是河北省的环保任务比较艰巨,压力很大,要力保2017年环保指标的完成,各种手段要并用。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有分析指出,未来5年空气污染防治最大的任务落在京津冀,从区域污染物的排放来看,京津冀能否完成既定目标的关键在于河北省。河北省率先加强环保行政问责处理,从全国范围看很有示范意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