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头遭中国反垄断调查 惠氏降价被批缺诚意
国内掀起奶粉航母与反垄断风暴,此次发改委来势汹汹,多家企业或难逃“五指山”。
昨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确认,正在因反垄断问题配合发改委调查。
恒天然被调查表明政府反垄断调查不仅局限于生产商,上游原料供应商也在调查之列。某洋奶粉中国区负责人表示,恒天然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比微乎其微,而在进口奶粉原料上占有近六成的市场份额,是进口奶粉原料市场上的绝对垄断者,恒天然很可能因此而被调查。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虽然雅培、多美滋、惠氏等前几大外资品牌比较强势,但任何一个厂家的市场份额都没有超过20%,而恒天然在进口奶粉原料上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包括雅培等多数洋奶粉都采用恒天然的原料。企业很可能因此被调查,此外,也有可能因为奶粉代工而调查,恒天然目前给多家乳企做代工。
此次调查或不涉及恒天然婴幼儿奶粉业务。今年上半年,恒天然才公开宣布在中国重推其自有婴儿奶粉品牌“安满”。此前,恒天然曾在中国销售过一段时间的安满,但销售低迷并呈亏损状态,之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因投资三鹿乳业被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的恒天然开始收缩其业务链条,将其在广州的生产线转让给了雅培。
王丁棉介绍称,恒天然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比极小,因而被反垄断调查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更多可能是在奶粉原料以及代工问题上。不过他认为,发改委的调查更多是威慑作用,很难改变市场现状。前日,惠氏因为遭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后,主动降价向发改委示好,但降价只是局限于销售量很少的几个品类。多位业内人士直呼“忽悠”,降价的品类占惠氏的销售额很少,惠氏价格最高、毛利率最大、最应该降价的惠氏启赋却没有降价,销售额占比超过一半的惠氏金装婴幼儿1、2段奶粉却没有降价,这对惠氏销售额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惠氏通过这种做做样子,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惠氏的降价既安抚了政府,免于政府重罚,又不会对自身利润造成太大冲击,并且还可能因为轻微降价带动销量。
7月3日,惠氏奶粉率先发布具体降价信息,昨天,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对惠氏等降价行为表示肯定之时,有消费者却质疑,惠氏降价的产品并非主流产品,其降价行为缺乏诚意。
查询惠氏官网公布的具体降价信息发现,惠氏宣布降价销售市场上现有的金装四维营养配方产品名单中,并未包括1段和2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对于奶粉企业来说,1段和2段奶粉价格高,也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一家奶粉企业有关人士证实。
惠氏有关负责人昨天承认,公司此次降价行动从7月8日起执行,1段和2段奶粉确实未在降价之列。不过该负责人表示,金装四维营养配方目前已有升级版本——“S-26智学因子”新配方奶粉系列,该系列产品会从7月8日起撤销之前的涨价决定。该负责人还表示,从明年起,金装四维营养配方1段和2段也将降价。
目前明确表示降价的企业除惠氏,还有多美滋和贝因美。昨天有消息称,发改委方面对惠氏等公司的降价行为表示肯定。并有说法称,根据反垄断法第45条的规定,被调查的奶粉企业主动降价,将有可能被减轻处罚。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