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促销玩猫腻:忽悠 接着忽悠!

“双十一”电商价格战火爆上演。不过,消费者在上网抢购后发现,价格战中猫腻多多。“我打算买个内存,选购时产品是111元,下单时就变成139元了。”李先生发现了一些电商先提价再促销的行为。消费者王先生看中一款电视,当时的价格4499元,没想到当他下单付款时却发现价格变成了4999元。”除了价格变化随意,消费者还发现多家电商在此次促销中,有的商品只便宜了1元。

有的商品在促销活动中仅便宜了一元钱,刚看完这句话,我还有点想笑,可是仔细一琢磨吧,还真笑不出来,毕竟人家还便宜了一块钱,虽然少的让人嗤之以鼻,但总比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强吧,你看看好好的一个“双十一”,就被一部分商家给搞得乌烟瘴气:明降实升、价格虚高、偷换概念、噱头漫天,在金钱面前面对金钱诱惑,一些商家上演着生旦净末丑,看似热热闹闹,实在是一出漏洞百出的丑剧,不说让人看了恶心吧,最起码是不舒服。

玩弄手腕真的就高明吗?不见得!能够骗得一次,能够骗得两次,还能骗得第三次。任谁的花招再多,脑袋瓜子再聪明,最后也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失去的会是“神马”(什么),比我们还聪明的商家自己心里明镜似的,估计失去的“神马”还不会是一匹那么简单的事情。

诚信经营、童受无欺,曾经深深地烙在许多商人的心头,他们也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和灿烂的人生。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经商的美德就如滔滔江水一样“东逝去”了,没有留下一点让人留恋的痕迹。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一些商家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置起码经商道义于不顾,想尽一切办法忽悠消费者,只要能将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忽悠到手就是成功,就是收获,不再顾及名声,不再顾及今后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忽悠中,我们的有关部门缺失了、失语了、哑口无言了,这不正常。工商还在,物价还在,消协还在,质量监督部门也还在,这么多的婆婆咋就管不好一个小媳妇呢。就像天气预报似的:今查、明查、后天还查,结果仍“是雷声滚滚就是没下一滴子雨。这值得有关部门好好深思一下。

我们的商家在绞尽脑汁的推出让人“雾里看花”的新花样的时候,总喜欢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句子,我不知道,在我们的消费者发现了“假促销、真蒙钱”的把戏后,商家们如何用自己的最终解释权,自圆其说的解释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最后把范伟最经典的一句话送给那些自作聪明的商家们去回味吧:忽悠,接着忽悠……(郭元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