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8省市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经济发展提速
昨日,国务院发布了多个文件,批复了天津、河北等8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早在今年8月,沿海省份曾密集发布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5年产值目标总额高达7.05万亿元。如今海洋功能区划获批,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大规模开发将从地方推动上升至国家战略。根据区划内容,截至2020年,沿海地区将新增围填海土地不超过21.06万公顷,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扩大至近200万公顷,A股市场的“海味”概念公司有望获益。
海洋经济面临提速
国家海洋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经济总值为45570亿元,同比增幅为10.4%。进入2012年以来,沿海省份对于海洋经济给予了更高的期待,10%左右的增速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
2012年8月,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纷纷发布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掀起了一轮“海洋热”。按照9个沿海省市的规划测算,2015年海洋经济产值总额将高达70472亿元,是2011年产值总额的1.55倍。
随着国务院10月16日密集批复了8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政策预期使得原本看似不切实际的沿海省份产值“设想”有望变成现实。通过对近些年来的政策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此次国务院对于地方区划的批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了国家加快海洋经济建设的试验田。当时恰好处于我国大规模扩大内需的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了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明显。
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外需求减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之房地产调控不断加深,更减弱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海洋经济成为了沿海省份眼中新的增长点,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海洋经济专家指出,国务院此次对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顺应了国内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沿海省份纷纷提出很大规模的发展规划,有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和重复建设,因此需要在政策上加以限制和引导,尤其是土地扩张和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
渔业和海工装备突出受益
在海洋功能区划批复的第三条中,国家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进行了限制,涉及到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海洋保护区面积、修复海岸线长度等。其中,围填海规模和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设定非常具体的指标,是区划批复严格控制的内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个获批沿海省份围填海面积将不超过21.06万公顷,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197.9万公顷。其中,浙江省获批的围填海面积最多,达到了5.06万公顷。而天津市仅获批0.92万公顷,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批1.61万公顷。在海水养殖方面,作为传统的渔业作业区,渤海湾和胶东半岛成为了此次保护的重点,山东省和辽宁省被要求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均不得低于55万公顷。
市场人士表示,填海圈地造房子和旅游景点开发是国内“短平快”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这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了本次区划批复的重要原则。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扩大至197.9万公顷以上,意味着未来渔业类公司的经营将获得政策支持,扩大渔业操作面积和养殖水产品种类将带动业绩的稳定提升。从事海珍品育苗、养殖和加工的獐子岛,以及对虾养殖和加工的国联水产等公司将获益明显。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与海洋经济联系较紧密的行业包括渔业、石油化工和海工装备类上市公司。北方沿海省份多为重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强烈,将依托钢铁产业和石化产业的基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此外,海洋资源开发的竞争加剧,有助于推动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船舶制造以及海洋油气开采等领域。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