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如何逃出死劫
造船业订单萎缩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发展迅速,为海洋开发海洋交通提供的技术支持,也是反映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造船业就一直在所谓的“危机”中前行。而2012年,中国造船业的“冬天”似乎真的来了——一个例子是,最近有消息称,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这也是继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和蓝天造船集团之后,第三家破产倒闭的大型造船企业。
另外,也有造船企业一面造船,一面布局房地产市场的现象。2012年,订单减少已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今年1月-5月,全国造船完工225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订单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439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7%,比2011年底下降10.4%。
那么,中国造船业目前的低迷现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造船业的低迷,对宏观经济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4月,尽管全球航运业普遍低迷,但韩国的新接订单量明显高于中国。对此,分析人士的看法是,“这反映出在低迷行情下,中国船企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
现状
未来或再迎倒闭潮
结合目前的各方情况,中国造船业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过去,未来很可能还会有一些造船企业倒闭
一项调查显示,未来3年时间,全世界造船产能将有24%被淘汰出局,中国的情况更加严峻——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由于新船订单枯竭、船东新船预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银行信贷投放收紧等原因,国内造船企业流动资金大幅减少,多数造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船东接船意愿不强,要求延迟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的现象也在增多,我国部分中小船舶企业频频出现船台空置、资不抵债、停产、破产等情况,面临着严峻考验。
浙江省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型船坞的制造基地,但有消息称,“当地造船厂约80%要么暂停生产,要么只有一半产能运转。”
那么,上述媒体的调查和浙江省造船业的现状,是中国造船业全行业现状的体现,还是仅是少数地区独有的现象?
宋颂兴:就全球格局来说,中、日、韩三国造船业基本仍处于全球的前三甲。但不可否认,包括中国造船业在内的全球造船业基本都处于一个调整期,即优胜劣汰,弱小的船厂遭到淘汰。所以,浙江省一些船厂倒闭,或许是正常的现象。同时,结合目前的各方情况,中国造船业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过去,未来很可能还会有一些造船企业倒闭,或许还会波及到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造船大省。可以说,浙江省造船业的现状将不会是孤例。
缪华:中国船企目前的状态就是订单不足、资金交付困难,这是全行业的困境。同时,不可否认,中国造船业市场已经饱和,中小型船企可能会被洗牌出局。现在,在行业“冬天”来临时,造船业要比拼的,主要就是企业的资本是否雄厚、是否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等。
廖玉伟:中国造船企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订单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货运量少、运价低,所以很多船企亏损,没有订单。其次,融资难:银行业因金融危机受到了巨大冲击,所以船企相较以往,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融资。再次,资金紧张:由于航运业不景气、资金紧张,商家现在都不愿意订船,而为了吸引商家,船企不惜冒险减少预付款。总之,中国造船企业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行业利润明显下滑,资金短缺严重。
崔新生:大多数造船企业的订单都处于下降状态,江阴的民营造船厂的订单一直在跌,江南制造厂船只的订单都已经跌到几年前了。不过,也有些市场需求较大,比如中小型的船只。
原因
行业低迷谁之过
中国造船业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发动机过于薄弱”: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订单处处受制于他人
就利润额来说,中船协6月25日的报告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船舶制造业84亿元,同比下降23.4%;船舶配套产业制造业11.7亿元,同比增长1.7%。不过,在业界人士看来,现在需要探究的不是利润,而是寻找造船业低迷的原因。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航运业根本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航运业的衰退,加之造船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就造成了目前造船业的低迷。另外,还有观点称,金融危机后,相关部门的宽松信贷条件令一些债台高筑的造船厂得以维持生计,但却在客观上断绝了造船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那么,在专家看来,造船业低迷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宋颂兴:现在的造船业应当是处于一个调整时期,这与全球经济形势有关,且是经济萎缩、行业受困的典型体现。但根本上看,中国造船业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发动机过于薄弱”: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订单处处受制于他人。当然,对于造船业而言,行业的低迷现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本身就需要调整。同时,早几年前,造船业确实发展太快,导致透支了现在的发展和成长,这也是导致目前造船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外部因素——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让造船业新订单大幅减少,并最终不得不进入“冰河期”。
缪华:造成行业低迷有多种原因,例如人力成本上升、需求减少、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周期看,航运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一定会立即体现出来,会有滞后的现象。但是一旦体现出来,形势就非常严峻,比如,严重影响了目前造船业的发展。
廖玉伟: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的衰退,贸易量减少、订单量骤降。这直接导致了航运市场的低迷,而造船业作为航运业的上游产业,自然会受波及,乃至出现亏损。另外,就是成本的相对上升。造船使用的钢材价位已下跌至4300元/吨,但是其下降的幅度还是远小于船价下降的幅度,相对成本还是上升的。
崔新生:主要是订单问题,市场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造船企业订单、租赁业务处于下降趋势。
这个行业的船只主要是两种业务,一种是船只造好租赁出去,另一种就是按订单造船,现在这两种业务都不好,因而造船企业处于低迷状态。
影响
反映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造船业的主要订单是国际方面,应该是对国际经济反映较大,对中国经济反映较小
造船业是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于一身的典型的密集型产业。造船业的上游就是航运业,而航运业是否兴盛,主要看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运输量如何,这又是市场需求及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之一。另外,造船业与钢材、铝材、机电等行业关系密切,造船业不兴盛,对钢材、铝材等的价格不可能不造成影响。因此,造船工业往往会被看作是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指标之一。
那么,此轮低迷的造船业形势,对宏观经济影响几何?
宋颂兴:造船业的现状反映了实体的经济情况,甚至可以说,是实体经济现状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这也在客观上说明了,中国经济现在也处于一个调整期。
缪华:造船业的危机是宏观经济的一个体现,但是造船业的危机说不上反映实体经济情况。因为,造船业毕竟只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还有很多。
廖玉伟:实体经济和造船业是有关联的,不过滞后于实体经济。所以实体经济不好会导致造船业的不景气,而造船业的不景气,不一定可以反映出实体经济的什么问题。当然,就现状而言,造船业目前的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不无联系。
崔新生:中国造船业的主要订单是国际方面,应该是对国际经济反映较大,对中国经济反映较小。中国造船业
实际只是个加工业,按照图纸装配,设计性的很少涉及。在国际订单方面,由于市场价格优势,非国有造船业一般订单都要比国有企业多得多。
应对
如何渡过难关
造船业需要转型升级。首先是业务结构的转型。其次是市场的转变,可以向高技术市场转变
危机下,如何过冬?这成了很多造船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江苏部分造船企业就曾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扶持,而有关部门也确实下发过相关文件提到过扶持造船企业。比如,造船大市江苏省靖江市副市长沈南松最近就公开表示,该市将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危”中寻“机”,安全过“冬”,推进当地船舶工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不过,政府的扶持能否从根本上推动造船业走出冬天,尚需时间的检验。但有专家建议,应在此时推动造船行业的兼并重组,甚至挤掉原先可能存在的市场泡沫。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船舶被列为加快兼并重组的重点行业。
宋颂兴:造船业要应对这场危机,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具体来说,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或被淘汰、或被兼并、或被收购,一系列举措完成之后,才能使造船业企业的质量更好更强。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积累。另外,国家方面应当有选择地对核心企业进行扶持,可以是技术上的扶持,也可以开展科研讨论,尤其要强化“发动机”——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后,要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确保产业实现平稳可持续增长。
缪华:应对危机还是应从宏观方向着手。首先,企业需联合团结,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抵抗外部糟糕的宏观形势。另外,企业的联合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才能顺利渡过难关,但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
廖玉伟:造船业需要转型升级。首先是业务结构的转型。过去船企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造船上,而现在可以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非船产品。对其进行开发研究,产品升级,进而更好、快速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次是市场的转变。当传统市场出现了问题,可以向高技术市场转变。这类市场目前还有提升空间。最后是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并且上至造船业,下至航运业要一起合作,形成产业链,并理顺其中的链条。
崔新生:做好调整和升级优化,造船业的转型很困难,因为它本身属于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应该完善产业链,寻找差异化机遇,做好行业本身的升级优化。中国造船业可避开自身短板,利用在小型船只销售方面的优势,往更专业方向发展,解决目前困境。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