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倒逼行业加快并购重组

国内食品企业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因行业自检能力不足,或安全问题多发,或遭严厉监管,并被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昨日在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交流会上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小、散、低”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占全行业90%的小微企业和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区。对此,工信部“十二五”期间将引导食品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并建立食品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已达3.1万家,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9.1%。

“大量小微型企业的存在,是我国食品行业的现状,这些企业往往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地带。”朱宏任说,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偏少,“小、散、低”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小微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的90%左右。

对此,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推动食品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要达到50个,2010年底这一数据为27个。

此外,工信部还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据前瞻网记者获悉,去年9月工信部开通了“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用来发布国内食品工业企业的相关诚信和失信信息。

- 相关

“食品企业自检能力不足”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蔡木易昨日在上述会议上表示,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自检能力不足,具有常规质量检测能力的食品企业不足三成。

蔡木易列举数据称,全国食品企业仅有23.3%具有常规质量检测能力、5.1%具有有毒有害物质分析检测能力,而具有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微生物等全项目检测能力的不足1.2%。

“检验检测技术、设施、运行机制等有待完善。”蔡木易说。除了食品工业企业自检能力不足,检测设备配置也落后。此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企业的公共检测平台缺乏,食品检测和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培训不足等,都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朱宏任当天也表示,国内食品业还存在安全保障不完善,关键生产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等弊端,这都制约着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