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休闲食品遭外资挤压 面临成长压力
受资本推动,国内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仍占比较小,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成长压力。
有数据显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正在加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仍以外资、合资企业为主导。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本土企业与国际食品巨头竞争中,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的成功与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共发生37笔VC/PE融资案例,累计融资39.08亿元,仅2011年就有13笔交易发生,融资规模达20.03亿元,为近6年融资规模之首。截至目前,2012年共有3笔融资交易发生,累计融资规模为1.3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资本的推动下,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正加速发展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6年至2011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从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市场规模从296亿元增至2011年960亿元,增长幅度为269%。
虽然我国休闲食品业发展迅速,但国内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势。
6月12日,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主导的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中,卡夫、百事、好丽友、雀巢等百年国际品牌以其优良产品质量、品类多样化、销售渠道广泛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各品牌约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较于国外食品品牌的悠久历史,我国休闲食品类企业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建立起本土品牌,目前国内休闲食品为主的企业如福建达利、顶新食品、盼盼食品、金丝猴奶糖、喜之郎等均建立于90年代后期,品牌成长较快,其产品品类基本可与外资品牌看齐。 ”业内人士表示。
前瞻产业研究院快消品行业分析师丁放认为当前国内食品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不能凸显;二是企业数量庞大,“价格战”时常发生;三是品牌效应不强,无法形成有力竞争。
业内人士说,由于休闲食品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不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因此国内休闲食品行业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行业比较分散,面临外资品牌入侵,并不像其它行业那样国内外产品质量和品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只是由于产品技术滞后、渠道铺设和终端零售商管理上存在差距,使得本土品牌目前仍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产品贴近本土生活
为了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去年年底,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继续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食品工业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
今年年初,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完善促进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投资障碍,降低经营负担,缓解融资困难。
“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工业以及零售业十二五规划发布,或将对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和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国际食品巨头对国内休闲食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本土品牌在产品品类、包装、一二线市场渠道铺设等方面并不逊色,只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本土品牌产品研发和投入不够,产品质量提升仍有上升空间,日后其在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成功与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胜败关键。
另外,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外资品牌对国内地域文化匮乏,与当地大型经销商沟通不畅、对终端便利店优惠不足等问题,本土企业则更具优势,有望在资本的推动下占领国内更大市场。
对于在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如何实现突破,丁放认为,本土企业成长空间主要在于开发具有历史文化背景、贴近当地风俗习惯的特色产品。
丁放建议,本土企业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可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正对国内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这样才能产销对路,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