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在中国水土不服 陷生存困境
慈善超市在国内“水土不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获悉,起源于美国,在欧美等国家取得了非凡成功的慈善超市,在中国严重“水土不服”,频频陷入生存困境。目前全国多地的慈善超市都出现了关门现象,一些仍在运营的也是惨淡经营。
位于山东济南市建设路99号的慈善超市400多平方米,冷冷清清。这里的商品都有3个价签:爱心价、便民价、救助价。还设有捐赠物品变现区,价格比市场价低很多。
店员介绍,普通市民消费一般按便民价结算,爱心价中高于便民价的部分属于消费者的捐款。当购物者表明愿意按爱心价结算的时候,店员收款后会把多出来的钱放入捐款箱。救助价需购物者持低保证才能享受。捐赠物品变现区的商品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所得的收入将用来进行二次救助。
下午5点左右,店里除了3名销售人员,没有顾客。虽然经营有困难,但这些仍在运行的慈善超市还算好的,因为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济南市一共有22家慈善超市关门。
据了解,江西南昌一家慈善超市开业11天就停业;海南海口去年刚诞生的几家慈善超市,由于社会捐赠不足,大部分时间都关门歇业;河南漯河31家慈善超市维持两年之后也全部关门。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一些慈善超市变相成为“中转站”“救助站”,无法发挥日常救济功能。其次是捐助和需求不对应,“捐之不用、用之不捐”现象突出。此外,慈善超市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建议,在动员社会尤其是企业捐赠同时,也要明确超市的定位,并改善相关经营机制。如开具发票让人更加放心等。这样才能让慈善超市良好运行。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