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上涨 百货业偏爱自持物业
当前,零售企业的毛利率逐渐降低,而商业物业运营商却收获颇丰。
海印股份发布2011年业绩公告显示,期内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9.0%,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50.1%。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中,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收入为115910.23万元,占公司总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3.42%,净利润为37848.45万元,占公司总体净利润的97.76%。
“租赁价格水涨船高,许多靠商业物业租赁为主的企业利润率逐步上涨,但这却导致零售业以往以‘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优势丧失。”广东一家零售企业副总经理表示,而在这种压力之下,不少企业加速扩大自持物业比例的战略转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介绍,2011年,向来重视轻资产运营的天虹百货开始在自持物业上发力,除了新开7家自营店、1家加盟店外,其在门店扩张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先后在福建厦门和江西南昌购买了两处物业用于开设门店。运作此项目的正是该公司旗下的专业地产运营子公司。其公司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借此推进公司拿地自建、合作开发、购置物业、并购同业企业等拓展模式。
正在如此转型的并非天虹百货一家。目前自持物业比例还不到20%的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未来将加大自持物业的比重。茂业国际方面透露,截至去年年底,集团自有物业建筑面积占比为63.5%(不计管理店建筑面积),租赁关联方比例为27.3%,租赁独立第三方比例为9.1%。而过去几年,公司租金物业成本也呈逐年下滑趋势。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配比。”上述零售企业副总经理分析,自持物业在门店规划和设计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且在适当的时机,增加一些在核心商圈的自持物业比例,对资产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的做法。
不过,自持物业比重的加大,更多的则是企业应对目前租金上涨压力的应对之策。
过去几年,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带给零售业的是不断飘红的业绩。许多企业尽管还未完全摆脱市场和品牌区域化的行业瓶颈,仍已开始尝试进行全国性的战略转移。“具备一定实力后,企业都开始以规模取胜。”上述零售企业副总经理指出,特别是如今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开始爆发,企业借着渠道下沉的步伐,扩张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在扩张过程中,企业仍然以轻资产的模式为主。
但同样迎来迅猛发展的商业地产市场,也推高了商业物业租赁的价格,显露出百货企业轻资产模式的弊端。“商业地产不受宏观政策影响,物业租金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一些核心黄金商圈的物业租赁成本年均增幅达到两位数。”上述零售企业副总经理透露,而大型商业的租赁期限一般在10~20年,小型商业的签约时间更短,中国零售市场从2004年放开至今,不少企业的物业租赁合同到期或即将到期。不仅如此,新签项目中,租金门槛更比以往高出许多,而快速扩张的众多门店,则将企业的租金成本迅速推高。
该人士的说法得到众多企业的证实。茂业国际2011年年报显示,该集团经营租金开支为2.16亿元,同比上涨25.1%,经营租金开支占销售所得款项总额的比例为2.1%。而2010年、2009年,该集团经营开支涨幅分别约为31%和7.4%。广百股份、广州友谊等百货类企业的年报显示,过去几年,各类百货企业的租金成本涨幅基本保持在两位数。
目前,百货企业成本包括库存货物成本、租赁场地成本、员工成本、能源消耗成本、折旧摊销成本等。
不过,重资产模式将十分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上述零售企业副总经理表示,百货门店的市场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而若背负上过重的重资产压力,可能会给企业运营带来更大的麻烦。
有分析人士认为,企业自持物业与租赁物业的比例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而存在不同。只有确保购买房产物业的资金,百货企业才能实现更加优化的资产比例。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