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解

2011年是平板玻璃产业发展之路极不平坦的一年,出现产能过剩,全行业进入寒冬。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平板玻璃作为必要的建材逐步升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09年到2010年年底,我国累计新建了34条平板玻璃生产线;2011年上半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新建13条生产线,同时还有30多条生产线在建和拟建,发展势头迅猛。然而,随着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并影响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平板玻璃产业首当其冲。

价格惨跌 投资需理性回归

平板玻璃在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控。然而两年间这一行业重复建设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内平板玻璃产量73789万重箱,比2010年增长15.8个百分点。而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价格下滑,以福建省为例,2011年前三季度,平板玻璃出口量为221.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9.8%;总价值111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4%。

“从市场角度看,平板玻璃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自身产能建设速度过快,整个行业缺乏理性;其次,缺乏对上游市场的敏感性,在房地产市场受到严控时没有及时刹车。”业内专家表示。

相对而言,钢铁水泥等行业在应对产能过剩风险上做到了先知先觉。

2010年整个平板玻璃行业赢利70亿元,市场前景看好,刺激了这一项目的投资。2011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玻璃行业利润大幅度下跌,仅为14亿元,同比下降了55.9%。一部分企业的自律减产并没有让行业恢复理性,反而加剧了投资热度。除了市场原因外,国内平板玻璃行业也存在生产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和违规经营的现象。由于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打着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旗号,以生产新型玻璃、超薄玻璃、太阳能玻璃产品为借口,实际上仍然从事平板玻璃生产。

“市场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都绝非偶然。”田艳丽如是说。

事实上,2011年平板玻璃市场出现大幅跳水的现象足以给国内企业一个启示,面对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应该保持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认识。这也是缺乏技术和整体监管所带来的必然后果,2012年中国平板玻璃市场应该先进行自我反省。

同时,理性对待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也至关重要。在郑州中原建材市场可以了解到,由于郑东新区建设加快,包括平板玻璃在内的各类建材充斥市场,商户普遍持乐观态度。虽然区域经济发展能一时带动企业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

“另外,出口困难加剧也是造成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同时还有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田艳丽表示。

根除顽疾 监管制度是关键

为遏制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2011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了《关于开展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专项清理的通知》。通知指出,目前“重复建设态势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全行业处于亏损的边缘,这与国家要求的控制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相悖。”同时,要求各级政府清理未经核准建设及存在问题的平板玻璃生产线。

“从统计数据来看,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这牵扯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等问题。”业内专家表示。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发展当地经济,仍然不断有新的生产线上马。据了解,平板玻璃项目多年来一直实行备案制,缺乏相关的行业监管依据。“要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化、低水平建设的问题,必须从完善行业监管制度入手。”田艳丽表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目前针对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问题应积极发挥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功能。一方面坚决关停环保标准不合格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生产线,另一方面要逐渐淘汰落后的产能模式,让整个行业恢复有序发展。同时,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该行业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新型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加工工艺水准。

“大型骨干企业不妨走‘强强联合’的路子,推动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这将提高国内平板玻璃行业的从业门槛,也有利于国家有针对性的制定监管制度。”陈占表示。

陈占认为,在政府进行监管的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发挥一定作用。在引导地方企业走联合道路的同时,提高行业产品研发的集中度,从而避免市场恶意竞争。在出口方面,行业抱团抵御外部风险,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避免国际市场反倾销事件的发生。

田艳丽表示,平板玻璃产能过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缺乏一个专一、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她说,如果能够建立专业的监控管理机构,状况将可以在早期得到控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