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部件企业将有七成遭淘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市场日趋火爆。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车市在2011年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销量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
当车市步入转折之年,当增速归于理性,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也感受到了市场的阵阵寒意:利润空间被挤压、出口成交量下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生存维艰……来自内外部的种种压力,让国内零部件行业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经过数十年发展的中国零部件产业,也不得不开始面对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众多企业来说,如何在挑战面前,调整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也成为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一些企业为此还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这,也为2011年的零部件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利润空间遭受挤压
近年来,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吸金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但进入2011年,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刺激性政策退出以及限购政策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汽车需求不振。但另一方面,由于整车企业之前对市场的预期普遍过高,使得不少零部件企业进行了扩产准备,原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等成本支出的不断增加,使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与此同时,汽车销量的下滑,让整车企业间的价格战不断升级。为了缓解自身的成本压力,不少汽车企业都要求零部件企业不断降价,这也使企业本已很小的利润空间再遭蚕食。
由此一来,在内外部因素的双重挤压下,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开始呈现下滑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68家A股零部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率为6.3%,相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在这68家企业中,同比净利率上升的仅有20家,保持不变的有2家。其余46家的净利率全部下降,占上市零部件企业总数的67.7%。上市企业尚且如此,那些规模较小,且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难题,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面临破产、重组的困境。
兼并重组风起云涌
对于这些小、弱、差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2011年的生存维艰,让他们一直游走在被淘汰的边缘。但对于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规模企业来说,2011却成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这些企业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人才、规模、资金优势,开始在行业内扛起行业兼并重组的大旗,期待着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做大做强。
在这波兼并重组风潮中,既可以看到各大汽车企业将其零部件企业独立,组建核心零部件企业集团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一些独立的规模零部件企业,正在通过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强鱼吃弱鱼等方式,成长为系统零部件供应商。于是,在整车企业并购暗潮涌动之时,国内零部件行业也因此迎来了一次洗牌。而伴随这一过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朗。据相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数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减少70%以上,并将形成20~3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级供应商,250~300家二级供应商,以及1300~1500家三级供应商,整个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产业大规模整合,已成目前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