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合格率仅88% 有问题产品不乏名酒

近年来,国内高端白酒价格狂飙,二三线品牌白酒业也纷纷跟上涨价的步伐。

一线白酒企业凭借自身较强的品牌优势,常通过提价的方式提升品牌力,巩固市场地位,提高盈利能力。但是一些白酒企业在提价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自身品质?最近在质检抽查中广东省工商局共查获12批次酒类商品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88.0%。

需求推动涨价预期 白酒产业飘香依旧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2011年,白酒行业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整体景气度高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当前我国人口高峰正向中年阶段平移,其中35-44岁的人群占比20%,成为目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的人口高峰,这部分消费群体构成消费白酒的主力军。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居民正在由基本消费向享乐健康消费过度,这将进一步拉动中高档白酒增长,同时伴随国民保健意识增强,对于中高档白酒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酒类消费成为城乡居民家庭基本稳定的消费品种,体现出较强刚性特征,同时白酒特有的稀缺性、特殊原材料及极强的定价能力等,决定它是最有可能率先走向全球性奢侈品舞台、的品类。同时白酒新动力还来自投资者的需求。主要是证券市场对白酒证券化产品如股票、白酒期货、白酒信托产品等的投资,以及实物收藏界对名优白酒的收藏和价值追逐等,都在间接或直接拉动白酒增长。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对于中高端白酒的消费将形成较为有利的支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选购商品时会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在白酒消费上更加如此。逢年过节是白酒消费的主要时段,作为中国餐桌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高端白酒的消费将继续获得有力支撑。

涨价:白酒行业的持久话题

尽管政策两次出台白酒“限价令”,同时央视出台广告“限酒令”,但酒企涨价热情不减,2011年白酒行业共有四轮涨价,2012年白酒涨价预期继续发酵。随着年底春节旺季临近,作为行业风向标的茅台终端零售价格再创新高,泸州老窖已大幅提高国窖1573的计划外出厂价,价格定位上已超过五粮液,白酒交替涨价仍在进行。

决定高端白酒一直不断涨价的根本原因还是长期供求关系紧张造成的,在高端白酒的销售链条中,终端零售价在公务消费、企业和居民消费升级、通胀预期和近两年投资收藏风生水起的驱动下节节攀高。渠道价差大使得经销商利润丰厚,终端销售火热和白酒越陈越香的性质促使经销商敢于大量囤货。白酒生产企业本身受制于优质酒产能,更希望终端价格能稳定有序的上涨,渠道价差扩大、饥饿营销和品牌价格抢位相互影响,形成了主要白酒龙头企业交替涨价、品牌力越强提价幅度越大的局面。

高端白酒奢侈品化后,价格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其主要消费群体越来越集中于公务和商务接待、礼品用酒,稀缺性已是重要象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奢侈品”,陈年酒等超高端细分市场已经成型,投资收藏火热,类金融化的酒类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当前在超高端市场,茅台做得最好,去年以来陈年茅台在拍卖场上风光夺人,80年代产的茅台起拍价都已经在2万元以上,而且10万元以上高价的“酒王”频频出现。

有问题产品不乏名酒

据了解,广东省工商局2011年第4季对云浮市、阳江市、江门市、茂名市、湛江市流通环节酒类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共抽查了32家销售商(店)所经销的酒类商品共100批次,合格88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88.0%。

如剔除标签不合格而从酒类产品的内在质量看,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只有5批次。其中,除白酒外其他酒类产品内在质量合格率均达100%,白酒的产品质量较差,5批次不合格产品都是白酒。

值得注意的是,在内在质量不合格的5批次白酒中,知名酒企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园春酒(特酿)”在酒精度、总酯以及乙酸乙酯等项目上不合格、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浓香型白酒“开口笑”被检出总酯项目不合格。

广东省工商局指出,酒精度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还有就是一些小型白酒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更大利润,故意标高酒精度同时提高售价,欺骗消费者。这些行为都应受到处罚,当然消费者在买白酒的时候也要更加注意产品信息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