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裁员风波此起彼伏 行业拐点已至?

2011年,家电行业陷入严冬。时值岁末,“裁员”成了家电行业人士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电器被曝出裁员风波,震撼着原本平静的家电市场。

家电业裁员风暴,扑朔迷离

从2011年11月开始,关于美的集团“大裁员”的传言就大为流传,尤其是进入年终岁首,“裁员幅度甚至超过60%”的消息就如愈刮愈冷的北风一样,让人感觉到家电行业突然而至的飕飕冷意。

近期以来,社会上一直盛传美的制冷家电集团60多家各地销售公司裁员幅度在40%以上,有些超过60%,而总部内勤部门约50%的人员也将被裁减。更有媒体称,美的旗下四大销售体系——制冷、日电、暖通和机电都出现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地域涉及广州、北京、陕西、浙江等多个省市。然而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回应称,美的部分销售公司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确实在进行收缩,但是美的没有进行“有组织”、“有具体量化指标”的裁员,流言严重言过其实。

从公开渠道了解到的各种信息来看,裁员的家电似乎远不止美的一家。早在去年春季,海尔就已提出全球裁员15%的管理目标,而去年10月底,惠而浦宣布在欧洲和北美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北美和欧洲员工总数的10%左右,在此之前,索尼、飞利浦和松下也都抛出了裁员计划。

部分专家认为,家电业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美的“换血性裁员”,不能看作行业“裁员潮”的信号,或只是在个别行业的局部市场现象,并不是整体性的全部行业的萧条。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家电业的裁员风波,有企业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有行业下滑的因素,但是不管如何,不少数据显示,家电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压力。

裁员风波,或预示家电业拐点已现

从去年10月开始,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在内的家电全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显露疲态,陷入量、利双降的尴尬局面,裁员风波或正是预兆。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201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销售规模达6123亿元,同比增长12.8%,但增速同比去年的23.9%下滑了11.1个百分点。其中,白电市场同比增速为14.8%,同比减少13%。

在领跑全球经济的中国市场尚且如此,饱受债务危机冲击的欧美出口市场更是不妙。去年11月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尔和志高都出现了50%-77%的下滑,而美的出口已经是连续四个月下滑,11月出口台数下降到20万台,这已回落到2006年11月水平。

资深家电专家陆刃波认为,在市场下滑、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三大压力下,2012年,家电业不可能再保持过去3年20%-30%的高速增长。对此,10年规模增长10倍的美的电器首当其冲,其利润增长已明显低于收入增长的速度。2011年上半年,美的电器收入同比增长58.97%,净利润增长13.64%;但到了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长仅为43.24%,净利润增长9.59%。同时,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美的电器存货价值92亿元,同比增长85%,目前存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可以说,欧债危机、成本上升、宏观调控、利好政策退出,这四大不利的因素已经在深深困扰着如今中国家电业。

一方面,随着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三大政策终止或逐步退出,市场环境明显不如从前;另一方面,正因为此前实施了各项鼓励性政策,市场已提前透支了明年、甚至后年的消费潜力,市场逐渐饱和。再者,成本上涨快速,特别是原材料、人工工资的飙涨,让企业不堪其负;还有,欧美市场需求锐减、房地产业不景气给大家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急速扩张及营销渠道的变革,更是让美的机构日益臃肿,染上了“大公司病”。美的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2011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发展成仅次海尔的千亿帝国,但员工人数也从7万激增至20万,而同样的销售规模一些竞争对手却只有几万员工,因此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大企业病”日益突出,效率不高、人均产出低,长期如此,将大为降低美的竞争力。

行业面临“冷冬”,积极转型应对

连续高速增长的家电行业,从2011年8、9月,北风就已开始提前吹起,为了避免2012年成为家电业真正的“严冬”,如何过冬成为行业的首要问题,而裁员性的“急刹车”则成了企业首选的“动作”。这也是高增长之后必然的转型之痛。

于是,为了做好“过冬”的准备,美的只好开始在营销渠道和后勤机构上大动手术。但目前的困境,显然不仅仅是裁员所能应对,如何在收缩中进行组织架构和销售模式的根本转变,才是企业在“寒冬”中的重点。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对美的目前的盈利能力不满意,从去年7月起,就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转型升级”,即要从规模增长第一转变为规模与利润同步发展,要在利润率、人均产出、产品单价等所有的主要指标上超越格力、海尔等标杆企业。

而事实上,美的近期正在积极应对家电行业国内市场增速放缓以及汇率波动带来原材料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并确定了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优化管理水平三个具体的转型目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