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准入门槛是轮胎行业自救之法

受国内外市场环境恶化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轮胎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2011年1-10月份,辽宁省出口新的充气橡胶轮胎(以下简称“轮胎”)515.4万条,比去年同期下降0.7%,价值2.3亿美元,增长44.2%。

主要特点如下:

一、各月涨跌互现,10月小幅回落。今年以来,辽宁省单月出口轮胎于4月份达到年内最高值,出口62.1万条,增长29%。10月当月小幅回落,出口量为56.6万条,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5.9%。

二、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下降,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迅猛。今年1-10月份,辽宁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轮胎198.2万条,下降23.8%,占同期辽宁省轮胎出口总量(下同)的38.5%;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55.6万条,增长68.9%,占30.2%。

三、贸易伙伴以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欧盟为主。今年1-10月份,辽宁省对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欧盟出口轮胎分别为151.5、61.3、18.7和16.4万条,其中对日本和巴西分别增长9%和3.2倍,对澳大利亚和欧盟分别下降15.9%和50.3%。

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国有企业出口增长较快。今年1-10月份,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轮胎253.1万条,下降8.1%,占49.1%。同期,私营企业出口轮胎207.8万条,增长2.5%;国有企业出口轮胎54.5万条,增长32.8%。

五、以自行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的出口为主,客车或货运机动车辆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增长。今年1-10月份,辽宁省出口自行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313.8万条,增长3.2%,占60.9%;机动小客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105.8万条,下降20.2%;客车或货运机动车辆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出口80.8万条,增长25%。

值得关注的问题:

轮胎出口值呈增长态势,出口量却略有下降,仍有一些因素制约辽宁省轮胎出口。主要包括:

一是原材料价格高企推动轮胎价格相应提高。作为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的天然橡胶,今年以来价格高企,进而带动轮胎价格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均价自今年4月份冲高至每吨4991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后震荡下滑,10月份降至每吨4423美元,环比下跌1.4%,但仍较去年同期上涨39.4%。橡胶价格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轮胎生产的成本,导致轮胎行业盈利一定幅度的下滑,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供给较为紧张的形势,国内轮胎公司被迫提高产品价格,以应对生产成本上升压力。

二是虽然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但贸易壁垒仍困扰轮胎出口。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国际汽车市场销量上升,轮胎的需求增大,拓宽了我国轮胎行业出口发展空间。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轮胎出口的迅速增长,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全球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发起过反倾销调查,并且有些国家已经征收反倾销关税。此外,近期阿根廷宣布对我国轮胎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该措施于2011年6月22日起生效,有效期2年,这将加剧我国轮胎行业出口难度。

三是国内质量标准严重滞后于国际标准。事实上,我国目前执行的轮胎质量标准还是1997年发布的标准,多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改变,已经严重滞后于目前汽车和道路的发展速度,这与国外的水平整整相差了10年。我国轮胎安全性能指标偏低,对滚动阻力、抗湿滑、耐磨、噪音等使用性能的要求严重滞后或缺失,环保性能指标基本空白,已经严重滞后于目前汽车和道路的发展速度。如今年3月欧盟轮胎制造商协会公布了对欧盟市场上轮胎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抽查结果,抽样轮胎中11%的样品不符合欧盟环保法规 REACH(《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要求,不合格样品生产地均为中国,此事表明我国出口轮胎在环保性能上面的严重缺失。随着国际标准不断提升,国内轮胎行业提高门槛迫在眉睫。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轮胎行业健康发展,就应加强轮胎生产企业的发展规范,减少盲目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