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迎发展好时机 法律不完善成隐忧
旅游业晋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得到政策大力支持,中国旅游业迎来一个发展的好时机。
旅游业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旅游业发展工作主要情况时表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三大机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按照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时,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消费需求,旅游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并超过5000美元,城乡居民年均出游将超过两次。同时,随着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将使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明显提升。这些都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预测,未来二十年国际游客人数将保持年均4300万人次的增长,到203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人次;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新增入境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今后二十年将增加3.31亿人次,这将为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邵琪伟表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从五个方面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二是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时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把统筹安排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是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旅游综合立法,研究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四是加大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五是年度土地供应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将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从2009年出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到国家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都表明了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决心。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这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而据邵琪伟透露,中央政府将设立专项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已经决定将旅游发展基金保留到2015年,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当然,有投入就会有回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接待总量93.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3%。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旅游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发布,各地也相继制定了旅游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规划的落实关键是在操作过程中要纳入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大盘子。
在该专家看来,旅游业发展不仅仅是依靠景区景点、酒店的发展,而是要通过整个要素市场来发展。在旅游用地方面,土地的政策、性质等没有明确划分,导致整个土地市场打起了擦边球。因此,对旅游的发展要素市场尤其是土地要进行明确。对年度土地供应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旅游业发展用得更多的是坡地等 “边角料”,不占用基本农田,关键是要把旅游特点发挥出来。
“在我国股市的旅游板块中,原先有30多家上市公司,而现在只有20余家,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该专家表示,旅游市场发展缺乏资金,尤其是银行、基金、资本市场对旅游业的运作不足,这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国家加大对旅游业的金融支持是及时、明智的。
但同时,对于旅游产业的支持必须落实到实处,需要相关法律保障,要求旅游规划体系制度化、法定化,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监管到位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