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疫苗行业面临大考
临近年末,生物医药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作为生物医药的疫苗成为政策扶持重点,中国疫苗行业正在迎来春天。但迎来投资热潮的同时,疫苗行业却也面临着研发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指出,中国疫苗供应体系各环节均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包括研发能力相对落后、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
规划指出,中国现有疫苗可基本满足常规防疫需求,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卫生防疫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和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疫苗供应体系各环节均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1.传染病监测预警水平低。传染病病例多由医生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诊断试剂产品偏少、应用水平较低。
2.研发能力相对落后。我国疫苗基础研究薄弱,疫苗质量及效果评价支撑体系不完善。缺少创新型和高端研发人才。
3.规模化生产能力弱。先进大规模生产工艺欠缺。
4.疫苗管理有待加强。疫苗供应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缺乏总体协调。疫苗流通管理较为薄弱。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5.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疫苗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不足,难以做到快速研发和紧急大量扩产。国家储备品种、数量偏少,应对疫情大规模暴发和生产意外波动的手段薄弱。尚未形成从疫情监测、紧急接种到不良反应处理全过程的应急反应机制。
6.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受多种因素制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政府定价总体水平偏低,利润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积极性。第二类疫苗为市场调节价格产品,流通环节较多,市场价格偏高。
7.免疫规划疫苗实际接种率仍需提高。一些地方实施免疫规划过程中,存在乡、村级预防接种经费不落实、冷链建设不配套和基层接种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免疫规划工作进展不平衡,影响疫苗实际接种率的提高。
8.人兽共患病兽用疫苗整体水平不高。人兽共患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薄弱。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疫苗品种少,生产工艺落后,基层疫苗储存运输冷链系统不完善。兽用疫苗储备和接种效果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较少。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各大外企几乎全是“生产研发”结合型模式,技术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2/3,其中科研人员占20%-30%,年科研经费占营业额的10%-15%。而国内约90%的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弱,缺乏市场后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