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对手低价打压 国内有机硅行业面临洗牌

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市场需求不旺,再加上国际竞争对手打压,中国有机硅产业发展进入“寒冬”,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业界反映,目前国内有机硅单体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多数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停产减产企业数量大增。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公司是全国有机硅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居于前列的企业,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今年国内有机硅表观消费量折合硅氧烷约55万吨,较去年增长10%以内,这是近5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而另一方面,国内有机硅单体企业共有16家,单体年产能约190万吨,折合硅氧烷在85万吨以上。由此可见,国内有机硅市场产能远大于需求,且预计短期内这种局面难以改观。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机硅单体年产能约为195万吨,市场需求约为140万吨,同样是供大于求。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受欧债危机以及国家抑制通胀经济政策的影响,有机硅市场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导致有机硅单体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国内有机硅单体生产厂家已基本处于无利可图的地步。

此外,近期以来,受下游需求放缓、特别是自去年国际有机硅巨头道康宁公司和德国瓦克公司在张家港联合投资的4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投产后,发挥其规模、技术以及本土化生产低成本等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实行低价销售策略,对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行业整合压力进一步加大,业内竞争趋于白热化。

与国内多数同行相比,新安化工虽然在生产成本和规模上具有相对优势,但是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迫使该公司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将有机硅产业链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如高温胶、室温胶、硅油等产业延伸。

专家表示,虽然有机硅行业是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国内大部分有机硅企业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仅道康宁和瓦克两大外资巨头就占到了国内五分之一强的市场份额,且产能持续释放,其低价销售策略也让国内有机硅企业面临总体不利的竞争格局,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业内人士呼吁,全国有机硅生产厂家应联合起来积极商讨对策,同时,行业管理部门应拿出有利措施帮助行业渡过难关。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