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化工产品价格下跌 “停产报价”不靠谱

欧债问题再度爆发,化工行业受到影响,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回落。

11月近八成化工产品价格出现环比下跌,上涨产品数占比仅为14.7%。其中电石、粗苯、钛白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之所以出现反弹,大多由于行业装置负荷被迫降低或主动“停产保价”的努力。而有效需求不足,让这些化工品价格反弹的持续性被打上了问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11月,化工产品延续了10月份的跌多涨少现象。其中上涨产品数占比为14.7%,溴素、电石、粗苯等产品居涨幅榜前列,但下跌品种的比重高达76.5%。

相关价格数据显示,11月电石价格止跌反弹明显,主流厂商的月末报价较月初上调5%以上。西部某氯碱一体化上市公司证券办人士告诉记者,电石价格出现上涨,既有三四季度行业出现成本价格倒挂时的停、减产因素,也有氯碱厂在前期集中检修后开工率提升、拿货意愿增强的因素。

不过,谈及电石价格上涨的持续性时,上述工作人员谨慎表示,考虑到下游氯碱的严重过剩现状,电石涨价能否被持续消化,目前还不好判断。

和电石一样,粗苯在经历10月深跌后,11月的价格也逐步回升,月末的市场主流成交价在6300~6500元吨,较月初上涨近3%。事实上,11月初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时,曾导致粗苯价格出现短暂下跌。不过,在焦化行业的限产努力下,粗苯价格回升明显。

专家表示,在粗苯价格连续下跌和下游采购不力的压力下,上个月部分焦化厂无奈选择限产,一些地区的限产力度甚至高达50%以上,货源紧缺加之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使得上个月粗苯价格不断小幅上涨。

不过某焦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表示,虽然11月下旬至今,国内粗苯供应紧缺,但下游焦化苯仍处于开工低位,粗苯的续涨动力并不大。

除电石和粗苯外,钛白粉也在国内龙头的保价协议下,先是11月下旬出现局部地区领涨,随后蔓延到全国形成跟涨,下游购买心态也随之有转变。

但是,相比上述产品保价成功的“幸运”,两碱类、聚合MDI、己内酰胺等产品虽然也有限产行为,却处于价格难保的尴尬状态。

据了解,在11月产品价格加速下跌的压力下,四川、天津和青海等地的纯碱装置开工率被迫降至五到七成;但由于盈利空间仍在,纯碱协会号召的行业限产保价建议,并没有被有效执行。就MDI行业而言,在上海巴斯夫、拜耳和部分上市公司报出检修和减量供应计划后,MDI价格虽然试探性上涨,但仍缺乏下游需求的实质性配合。

展望化工品的后市表现,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受油价高企和需求低迷影响,化工企业盈利水平受挤压的状况将持续。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