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失衡 化肥行业前景不乐观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化工行业传统子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都比较严重。其中化肥行业的装置开工率也还不到七成。

近年来,为了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的子行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此外,化肥产业也面临着上游资源供应紧张、生产成本高企以及出口大幅回落等问题。

据海关统计,2011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进口矿物肥料及化肥(以下简称“化肥”)61.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4.7%;价值2.6亿美元,下降1%。同期,山东口岸出口化肥114.5万吨,减少15.9%;价值4.1亿美元,增长1.8%。

今年以来山东口岸化肥进、出口量低位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钾肥市场买卖双方的观望情绪导致钾肥成交平淡,抑制钾肥进口。今年,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上游原料价格走高对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形成有力支撑,而由于国内多个省份接连遭遇罕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化肥施用量明显减少。上述原因造成今年前7个月国内化肥市场有价无市的局面。

(二)对化肥出口调控力度的加大导致化肥出口大幅回落。继2010年12月份我国将尿素、磷酸铵(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其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的出口税率由淡季税率调整为旺季税率后,今年我国进一步缩短了淡季出口关税期,其中尿素、磷酸铵的淡季出口关税期分别为7-10月和6-9月,其余均为旺季关税期。尿素是山东口岸主要的化肥出口品种,从去年12月份起至今年6月份,尿素出口一直处于旺季关税期,出口需按110%的旺季税率征税,受此影响上半年山东口岸尿素出口量减少68%,导致同期化肥出口量减少34%。今年尿素上游原料价格走高,尿素市场价格保持在高位,由于海关对化肥出口实行严格的审价制度,今年尿素出口申报价格均远高于基准价格,关税成本的提高压缩了企业的出口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尿素出口的增长。

(三)产销成本增加限制化肥产量增长,影响出口。今年前5个月全国平均到厂原料煤1456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40元/吨左右;化肥用天然气从2010年6月开始普调40%左右,且供应紧张。气头化肥企业如中原大化今年一季度因化肥生产直接亏损近5000万元。此外仓储、运输等费用上涨也增加了化肥生产成本,导致化肥企业开工率下降。今年上半年,尿素生产企业开工率仅76.5%,同期全国尿素产量同比下降4%,产量的下降也对化肥出口造成了影响。

目前国内化肥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粮食增产的需要对国内化肥需求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撑,但受以下因素影响,使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平衡产能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化肥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游资源供应形势不容乐观。为防范价格波动的风险,加大对市场的控制力,近年来,全球化肥行业的竞争呈现向上游原料蔓延的趋势,天然气煤炭磷矿、硫矿以及钾等资源均成为全球争夺的目标。上游资源争夺战不仅加剧了化肥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推动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我国对钾、硫资源的进口依赖性较高,供应紧张和价格的上涨使国内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产能、改进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是化肥行业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

(二)化肥施用严重超量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威胁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60年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了100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8]。过量施用化肥除了浪费资源外还会带来以下危害:一是环境污染,施用过多的化肥,会导致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地下水和河流污染;二是土壤性状恶化,过量的化肥易使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三是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施用过量及不平衡,不仅导致农产品营养失调,还会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肥料行业研究员分析,目前总体看来,近期化肥市场形势依然不太稳定,除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较大,而排除成本和产量的影响,最终决定价格的仍是市场需求,因此,后期仍要继续关注市场的冬储启动进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