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行业全产业链危机 或引发新一轮洗牌

目前,由于棉价大跌以及需求不振等因素棉纺行业整体不景气。业内人士认为,棉农转产为新的周期轮回埋下伏笔,而当前棉加工、棉纺织企业生产的全产业链遭遇困境将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受棉价大跌、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当前棉纺行业整体不景气,棉农、棉加工企业、纺织企业等全行业集体叫苦。棉加工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棉纺织企业销售迟缓,棉农纷纷“弃棉从粮”。业内人士认为,棉农转产为新的周期轮回埋下伏笔,而当前棉加工、棉纺织企业生产的全产业链遭遇困境将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部分中小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棉价暴跌棉农纷纷转产

山东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传统的产棉大区,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基地,全市有棉纺织企业247家,年需棉量45万吨左右。目前这里的籽棉价格下跌至每公斤7.8元左右,同比下跌44%。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祖寨村马玉珍家种植了13亩棉花,今年一共收获了3300公斤籽棉。她说:“价格不高,连收拾的心情都没有了。现在好一些的籽棉每公斤能卖到8块,差一些的只能每公斤卖七块一二,今年算是白忙活了!”据德州市棉花协会监测,目前德州四级籽棉收购价格为7.8元/公斤左右,同比下跌幅度超过40%。去年同期四级籽棉的收购价达到最高14.4元/公斤。中国棉花协会会员、山东利津县希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希军表示,今年棉花价格低,棉农利润空间太薄,已经有不少棉农“弃棉从粮”了。

马玉珍说:“种棉费时费力,相比种粮,种棉至少减少三四个月的打工时间,如果按打工一天收入七八十元算,种棉和种粮要相差七八千元。”据了解,德州是种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200万至300万亩,近几年面积大幅下滑,棉农纷纷“弃棉从粮”。2008年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290万亩,2009年231万亩,2010年下降到155万亩。2011年在上年度棉价较高的情况下,面积上升到160万亩,同比仅增长3%。今年已经有不少棉农提前将棉株拔掉,种上了小麦。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测算,明年全市的棉花种植面积将下降20%~30%。

棉企集体“硬着头皮坚持”

武城县康桥棉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棉花加工企业,近日厂区内静悄悄的,四五个人蹲在棉花堆里懒洋洋地捡“三丝”(在棉花中混入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纤维)。公司总经理孙荣贵表示,从上个月起开工就不正常了,只是在老客户需要的时候才生产一点。他说,企业现在是“两头难”,一头是籽棉不好收,棉农惜售心理很强;另一头是皮棉价低难卖。上个月企业基本够本,这个月估计要亏三四万元。

与康桥公司一墙之隔的龙翔棉业有限公司的情况也同样糟糕。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看到一名工人靠在机器前打瞌睡。公司负责人吕保峰表示,现在企业是半开工,主要是为了留住工人,以及维护一些老客户。孙荣贵和吕保峰回忆,去年到今年的棉花市场可谓是大起大落。去年9月新棉上市,孙荣贵以12300元/吨的价格卖掉了第一批皮棉,之后价格迅速上涨,到11月中旬已经涨到了32800元/吨。“从那之后,好日子就到头了,价格一路下滑,现在已经跌到了19000元/吨的水平。”

皮棉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下一环的纺纱行业也叫苦连天。河北省邯郸市汇力棉业负责人万永明告诉记者,企业有1.8万纱锭,但目前开工仅6000纱锭。产品是2.8万元/吨卖出去,而成本价在2.9万元/吨以上。“即使亏本也不能全停,不然没法维持工人和老客户。”他说。武城县华一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精纺棉纱为主的企业,集团董事长孟庆顺告诉记者,按当前的市场价格,企业每生产一吨棉纱亏损1500元。“目前因下游实际需求相对萎靡,纺纱厂库存不断积压,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他说。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介绍,今年3月初以来,随着棉价大幅下滑,棉纱价格也大幅跟跌,纺织企业经营非常困难。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11年5~7月份当地中小型棉纺织企业中,80%左右停产或限产,其困难程度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的影响。8月底以来,随着棉价企稳回升,棉纱销售有所好转,9月中旬以来棉花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对下游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织布、服装客户采购意愿不强,致使棉纱销售受阻,棉纱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70%左右,生产经营重又陷入困境。

再谈结构调整

马俊凯说,由于棉花生产基础薄弱和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价格波动造成全产业链遭遇困境,对棉农造成的冲击最大,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棉农种植的积极性,部分棉花产区种植面积持续下降,明年可能再掀起一阵棉花涨价潮。对加工企业来说,下游实际需求萎靡、出口环境不容乐观是最大问题。

孙荣贵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春天,我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行业信息,但大家都是一片绝望的声音。”孟庆顺说,国内纺织企业多年来以较低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快速发展。而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迅速上升,国内棉纺织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外贸订单流失严重,这一点从前不久闭幕的第110届广交会上可见一斑。据了解,第110届广交会成交数据不容乐观,欧美订单不足,缩减达20%至30%,而且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订单总数八成以上,缺乏长单。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棉价,但棉纺行业新一轮洗牌仍不可避免。我国人工成本仍在延续上升趋势,而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棉价,资金紧张的局面也将持续,这些对棉纺行业不利的因素很难有根本性改变,因此,棉纺行业将出现新一轮大洗牌,一批资金、技术实力较差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马俊凯认为,对于加工企业来说,结构调整最关键,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淘汰低品质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才是棉纺织企业的出路。纺织行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造,研发高附加值非棉纤维,减少对棉花的依赖。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