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谁来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

前瞻经济学人

图示:网络时代如何保卫我们的网络隐私

网络时代,谁来保卫我们的隐私权

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十年前出版了一本名叫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的(大陆版中文书名是《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在英文中,Code既指法典,也指软件代码,作者借这个一语双关的词表达了见解:代码即法律,或者说,代码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法律具有崭新的特点,我们耳熟能详的法律概念,将被新法律重新界定,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进化过程,同时就是“新法律”作为一种“新物种”显现和演进过程。

“新法律”围绕着三大边界来展开:网络隐私的边界,网络知识产权的边界和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围绕这三大问题的争论和诉讼将越来越频繁。早期的网络法律问题主要围绕知识产权和言论自由展开,而网络隐私正逐渐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这是因为,互联网应用是朝着个人化的路径不断深化的,深度个人化的信息服务必定以对用户的隐性需求的了解为前提。换言之,用户要想获得深度个人化的信息服务,必须在相当大程度上让渡个人隐私权,而保守个人隐私权就意味站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个性化服务。

网络隐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交易双方(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和被服务方)的信息权力是不对称的。在技术能力上,用户与厂商相比处于天然的弱势状态,面对厂商强大的数据获取、挖掘和解读技术,用户的隐私几乎是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大量的隐私信息会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出去。让渡的前提是有明确的边界,但用户无法在自己和厂商之间划出一道隐私权的边界。反过来,厂商也难以明确地划定两者之间的界线——哪些行为是在提高信息服务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哪些行为又是在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正如《市场即谈话》一书所说的,21世纪的竞争的战略都隐藏在各个公司的服务器里,关键在于公司能不能找到它。在网络空间中,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与客户洞察的能力相关。但对客户的洞察极有可能越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深谙“读心术”的人能够在交易、人际关系中获得明显的优势,同时又不会受到侵犯隐私权的指责。在网络空间和大数据时代的“读心术”,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主动实现的,随时面临着侵犯隐私权的指责。

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以罕见的篇幅(4个整版)、罕见的形式(记者和被访者全部匿名),发表了《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一文。一时间,360浏览器是否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权、盗取用户敏感性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电脑上隐性强制安装软件等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这篇报道让奇虎360的股价骤跌4.95%。两天之后,周鸿袆带多名高管和技术人员,面对近百名记者,对《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进行了逐条回应和反驳。

中国网络安全和网络搜索行业的竞争态势决定了这是一场必定要发生的争战。奇虎360先是在网络安全,继而是在网络搜索领域异军突起,打破了这两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对先行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威胁,这必然引发来多家企业的强烈反弹和反制。奇虎360今后还将面临或许更加强烈的挑战和质疑,公关战对这家公司来说将会是一种常态,除非它放弃挑战行业游戏规则的姿态和立场。

对360的挑战,360的应战,拉开了隐私权边界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应战对360来说“救亡”,对广大用户,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场启蒙。网络舆论的公开性、透明性决定了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在舆论上一招取胜,双方的持续争辩会让真相逐渐显现。就像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外地承担了对消费者的科普教育,围绕网络安全事件的纷争和讼诉,也会意外地给大众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科普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卫意识,想在网络安全领域浑水摸鱼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用户的信任。

这场争战对奇虎360也是有利的。没有最好的公司,只有最不坏的公司。公开化、透明化的竞争让公司弃恶从善,从而让整个行业健康、稳定、繁荣。质疑和挑战能让这家公司纠正产品缺陷和与用户的沟通缺陷,端正公司的价值主张,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意识,避免在对单纯的商业利益追逐中误入歧途。事实上,质疑、挑战一直是这家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每一次的高调树敌引发的激烈进攻都让这家公司被迫正其心,诚其意,抵制“邪道”的诱惑,在产品和市场上取得新的进展,公关危机引发的股价暴跌之后往往是股价暴涨。

从长远来看,这场刚刚引爆的争战只要在公开、公平、透明的前提下进行,就能让各个企业,连同整个行业获益,催生出网络空间的“新法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