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门户前路何在?

当今的互联网市场上,网络门户像极了白垩纪后期的恐龙,步履蹒跚,转身不便,灭绝的宿命已经悄然逼近。

1996年3月7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志着“网络门户”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此类商业模式雄心勃勃,试图在一个品牌之下,解决用户接入互联网之后的所有需求:新闻阅读、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分类广告……在那个时代看来的确先进。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曾经骄傲地说道:“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

但那个时候,互联网好比是一个荒漠,雅虎充其量不过是一片小小的绿洲。任何一个市场早期都属稀缺年代,有,就是好。互联网对于人类生活的改造,遵循了所有新技术普及的规律:先宏观后微观,先框架后细节。那个时候,无论是对网络倍感新鲜的早期网民、硅谷们野心勃勃的创业者,还是用阴险的目光寻找可居奇货的目标的投资商,对互联网未来会发展成何种状况,都全然茫然。这种未知让他们感到兴奋。

无论如何,作为商业模式的门户,局限性显而易见。网民们很快就发现,门户们把自己称为“Portal”,并极力去满足用户上网之后的所有需求,那对于人类几千年来发展至今所形成的人性的复杂程度、生活的丰富程度,都是一种嘲弄。有太多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比如网上购物,比如在线交际。那种原始的形态,使用户的众多需求被压制。就如中世纪黑暗时代悄然燃烧在人民心中的怒火一般,大批新兴创业者积极思考,锐意创新,见猎心喜的风险资本推波助澜,燎原之火即将迸发。

而那时,门户网站们还在忙着巩固地位、扩大旧有业务、津津有味地贩卖着网络广告。既得利益者总归是最不愿看到变化的。可惜变化每时每刻都存在着:Google的窜升,MySpace的崛起,这都说明地底之下的岩浆奔突,随时都可能创造新的高峰出来。大门户的领导者们,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只是受制于董事会的威权、各方对于利润的无限索取,以及企业实体中所形成的惯性,他们不敢遽然而变。

于是网民们终于渐渐认识到,门户绝不是网络生活的最佳托付。门户的本质,仍然是追求流量,然后再拿着你手持鼠标弯曲食指关节所产生的流量,贩卖给广告主。这种模式,仅仅是纸媒聚合于网络之后的食物链条延伸——华尔街日没法知道每一位读者的兴趣爱好,雅虎也对你姓甚名谁兴致缺缺;即便有那么些个互动的应用,也宛如大多数平媒的读者俱乐部似的,只能给少数人提供服务。门户业务的核心,仍然是一种精英式文化对普罗大众居高临下的审视与伪关切,90%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只有10%是为了别人——推动着互联网行业高速前进的网民。

烈火终于燃起。2005年,以Flickr、Delicious、Youtube等网站为代表的Web 2.0的兴起,悍然宣布了Web 1.0时代的终结。而用户对于“可读写的网络”拥抱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既得利益者们的想象。从2005年至2008年,全球互联网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被理想激奋的年轻人们,无一不把“满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给用户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挂在嘴边。网民,也就是“你”的个性、需求被无限尊崇,而这种感觉你在门户那里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但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波创业潮的结果可谓惨烈,除了Facebook、Linkdin等寥寥几个之外,其他都折戟沉沙,再无声闻。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门户们不甘被划作第一代,他们反扑了。从商业操作、资本积累、品牌影响力、注册用户量等各个角度来说,他们能够做出适量的反应,很多创业公司发现,仅仅是门户们做出了这些反应,他们的未来之路已经被堵死了。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雅虎在此阶段的一系列行为,可谓典型。为了适应这波压力,他们也推出了一系列Web 2.0产品。但都失败了。失败的主体原因还在于企业文化,即来自雅虎基因深处的“门户思维”。这种思维倾向于把用户看作一小片纸,而绝非有血有肉会呼吸的活体。但雅虎有钱。于是Flickr被收购了,Delicious被收购了。在雅虎的这种思维土壤中,这两个Web 2.0殿堂中的神祇,慢慢地香火零落,终至声息奄奄。

国内的情况与此类似。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常年较力,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市场内,三家居然都神奇地越活越好。面对Web 2.0浪潮所带来的压力,他们的行动绝相类似,共同将博客网等国内的Web 2.0明星围拢,使其窒息而死。

地下的岩浆的奔突从来没有停止过。到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则是Web 2.0精神执拗地生长,移动互联网的遍地开花。用户已经习惯于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同类服务的提供商也再不是只有一家可选。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门户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关于恐龙何以灭绝的各种假说中,有一个“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与此类似,门户网站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消失,老一代用户的使用只是出于习惯,新用户们兴趣早已偏转。雅虎的梅耶尔想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快速建树,以改变公司门户网站和邮箱流量的持续下降。新浪的曹国伟在微博拆分之后,又传出消息说可能会将频道分拆为垂直业务,以应对市场形式的急剧变化。未来,他们还会把自己曾经的王牌业务称作门户吗?门户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前路何在?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王志东。2001年,在被新浪董事会排挤出局之后,他说:“我离开新浪之前最想做就是把新浪拆了,拆出一个游戏公司可以做盛大,拆出一个搜索公司可以做百度。”这种在变化之前就预知变化并做出部署的领袖,才能带领一家公司基业长青。假如新浪当今仍然是王志东掌舵,那新浪一定不会如现在这般被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