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供应紧张 紧缺品提价
随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供应极其紧张,部分紧缺品种提价明显。业界比较看好的产品包括人静注免疫球蛋白、乙肝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小品种;未来我国血液制品的使用特点是,人血白蛋白比重不断下降,静丙占比提升至超越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类占比逐步加大。
国家新一轮降价为主的药品调价策略中,部分紧缺血液制品最高零售价却大幅度上涨,血液制品供求失衡将成为产品价格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本次提价较大的包括静丙、人凝血因子Ⅷ(八因子)和人纤维蛋白原,均为前期市场供应极其紧张的产品。目前来看,随着投浆量跟不上使用需求的上涨、国内血液制品使用结构的逐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静丙、静注乙肝特免等品种供应会持续紧张,量价齐升潜力仍在。
紧缺品提价
国家最新一轮医保药物调价政策中,最大的亮点是部分紧缺品种的提价,尤其是血液制品的提价。
具体品规中,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静丙)1g、5g、10g三个品规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10g产品价格从1050元每支提高到1616元每支,涨幅达到53.9%;200IU和300IU的八因子注射剂价格都基本翻番,200IU产品价格从194.12元提高到396元每支,涨幅达到104.00%;0.5g人纤维蛋白原注射剂价格从147元提高到350元每支,涨幅达到138.1%。
这几个品种的提价,最直接的促动因素是近一年多以来关于这些品种全国范围紧缺严重的事件,引起了民众和国家有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全球有近1/4的血友病患者在我国,并且血友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输注八因子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国血友之家的数据显示,中国血友病患者有10万——13万人。中度血友病患者每月至少需要10支八因子(200单位),一年需要2.4万单位产品。按照10%的就诊率,估算全年八因子需求约为2.4亿单位。而2011年八因子批签发为35万瓶,以300IU每瓶估算,大约为1.05亿单位,缺口极大。
本次部分产品提价,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希望通过价格杠杆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短缺品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血液制品作为救命药物,其供应稳定性需要得到保障,市场紧缺对国家定价形成了倒逼。也意味着,尽管血液制品国家定价,但供求关系不平衡对国家的定价策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后续仍有空间
从整体来看,血液制品未来在价格上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主要判定依据一是目前国内采浆站5%左右的年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大部分品种的需求增长速度;二是国内血液制品产品使用结构的变化;三是血液制品适应症的扩大。
可以说,除了人血白蛋白之外,绝大多数年批签发超过百万的产品都具有上升空间。前提是全国血浆采集不会短期内快速增加,以及国家血液制品监管政策不发生突然性变化。
人血白蛋白具有价格压力,主要是因为其为国家唯一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尽管近几年批签发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但是总体进口产品增长速度更快,年均接近30%的增长。
2011年人血白蛋白的进口份额已经占到48%以上。进口品的增长,得益于国际产品价格仅为30美元/10g,国内产品折算则高达60美元/左右,进口商动力足,国内消费没有价格抗拒。
就现有国内产品品种而言,业界比较看好的产品包括人静注免疫球蛋白、乙肝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小品种。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白蛋白的消费占据我国使用血液制品的大头,从发达国家使用血液制品的结构和国内血液制品单品种增长速度综合来看,未来我国血液制品使用是在整体增长的大趋势下,人血白蛋白比重将不断下降,静丙使用占比将提升至超越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类使用占比也将逐步加大,这样的趋势已经正在显现。
比如静丙,尽管本轮药品价格调整中,静丙的常规剂型2.5g/瓶最高零售价格为561元,被下调10%左右,但其他规格却提价,该产品未来的价格空间仍值得期待。主要原因是,国内静丙人均使用量仅为全球平均人均使用量的一半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10%左右,美国近十年静丙使用基本翻翻。并且,受国家医保、临床使用观念和对产品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国内静丙的适应症同样远小于国外,而FDA等对血液制品使用范围审批在不断放大,这也将是国内未来的趋势。
但目前国内静丙产品需求增长已经较为明显,前几年平均增速超过10%,2011年同比批签发增长达到28%,说明临床需求和使用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而在价格上,国外300——400美元/5g,国内则仅为1140元/5g,产品国内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巨大的价格差距可以确保进口产品没有进口动力。而受进口禁令限制,国内静丙紧缺的态势将持续,静丙将继续量价齐升。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