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陷生死劫 生源下降是主因

生死时刻

面对300人的新生和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张秉庚一脸的愁容。他坦言,低于5个人的专业,学院将予以撤并。当然,这将是在与学生充分沟通与动员之后。有些公共课程将进行采取合班教学的方式。

青岛飞洋教师数量最多时可达800余人,目前只剩下约250人。近来,因生源不足、校方经营不善,已然拖欠了在校教师两三个月的薪水。学校撤并部分专业后,部分教师也将被相应裁撤。“目前,高考市场积累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今年部分高校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目前这种苗头已经显现出来。”程方平说。他指出,导致部分民办高校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政策的不公平。国家教育资金、资源、相关政策都在向公办高校倾斜,从专业设置到国家课题再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学垄断了,民办高校等二、三流大学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财政给予公办高校每个学生每年1.2万元的拨款,而民办学校完全依赖学费运转。

“民办高校大多建校时间短、硬件差、专业少、社会声誉不高,学费还比公办收的多,学生择校当然会首选公办高校。何况许多公办学校如今也招生不足。”夏季亭感叹民办高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民办高校的困境不仅仅招生不足,招到的学生素质也普遍下降。以山东为例,以前少于400分的毕业生很难有大学上,可近些年山东民办高校专科最低投档分数线降到了180分。

国外民办高校有着多种融资渠道,如社会劳务收入、基金支持、企业赞助等,国内公办高校也可以凭借着政府信用贷款,可民办高校只能依赖收取学费,滚动发展。

在卢飞成眼中,对于民办高校歧视性政策还在于没有给民办大学投资者提供一个来去自由的资金通道,没有正常的退出机制。《社会办学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教育机构在存续期间,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财产,但是不得转让或者用于担保。”第三十七条规定,“教育机构的积累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校外投资。”《担保法》与《物权法》也分别有学校资产不能用作抵押贷款的相关规定。

卢飞成表示,当初建校征地时尽管价格便宜一些,但政府规定,土地只能用于从事教育。加之无法抵押贷款,这些年投入的7亿多元都被圈禁下来。而教育投入的回报只允许8%至10%,使教育机构在中国上市失去了意义。

北京天有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兼CEO周中斌认为,资本市场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产权明晰、可以交易、实现赢利,但目前教育政策使大多数资本不敢投入到教育事业。这极大限制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事实上,青岛飞洋的股东自2011年就萌生了出售的想法。但卢飞成却发现,学院只能卖给其他民办高校。可在联系了多家民办学院后,最终没能转让出去。

张秉庚说,学院已经发展到这个规模,能拿出几个亿收购青岛飞洋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而随着生源下降,公办高校也严重生源不足,出售计划只能搁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