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
汽车制造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的汽车制造大国。但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
今天上午,夏季达沃斯论坛导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论坛上谈到新技术、全球化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
徐和谊说,随着生产的数字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以3D打印机和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由量变到质变,汽车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载体。这给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增大了难度。
徐和谊认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一是制造规模与能力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二是制造成本仍然具备一定优势;三是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四是存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危机是品牌的危机,根源在于产品缺乏技术的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重塑中国汽车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汽车制造业需要国家明确核心技术战略;企业要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建立强大的自主研发体系;自主创新离不开合资合作,深化合资合作有利于自主创新;促进与汽车关联产业的技术合作与同步发展。
徐和谊提出,中国汽车品牌重塑的路径可从4个方面来努力:确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推出有技术特色、差异化的产品;加强品牌推广与营销;实现国际化经营打造国际化品牌。
相关背景
中国制造业之困局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从1990年仅占全球产量的1%,到2010年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也就是说全球每生产5辆汽车,其中就有一辆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的汽车制造大国。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得益于中外合资与技术引进的产业政策。 合资企业已经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乘用车市场,合资品牌汽车占销量的60%以上,而产值占乘用车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利润更是占汽企利润总额的95%以上。
外部竞争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挑战。随着生产的数字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以3D打印机和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2011年9月,世界首辆3D打印机制造的汽车已经在加拿大温尼伯市问世。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日益临近,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由量变到质变,汽车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载体。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围绕“节能、环保、安全、智能”四大主题,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在不断取得新的科技成果。在传统内燃机方面, 在汽车制造方面, 在汽车材料轻量化技术、替代燃料技术、汽车电子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方兴未艾,这给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跨国公司战略重心向中国市场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 由于欧美国家发展低迷,发展中国家尤其金砖四国的经济崛起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目前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泰国等国成为发达国家投资的重点。
第三个挑战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正在面临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欧美等国不仅对中国汽车采取更加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阻挠中国汽车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对于中国的公务用车的采购政策,有的国际品牌也提出了质疑。
从国内的发展环境看,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将不再出台鼓励性政策,而北京、广州等地的限购政策使自主品牌雪上加霜。 二是从消费环境看,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速度在加快,汽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自主品牌的品牌劣势难以适应消费者的高要求。三是从社会环境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适龄劳动人口在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四是从企业自身来看,搞自主品牌投入大,产出少,赢利困难,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较慢,企业常常面临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
但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一是制造规模与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二是制造成本依然有一定优势,三是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四是靠近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制造业的危机是品牌的危机,而品牌危机的根源在于产品缺乏技术的支撑,这一点在汽车行业尤为突出。
需要国家明确核心技术战略
企业要采取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手段,建立强大的自主研发体系。自主创新离不开合资合作,深化合资合作有利于自主创新。有人说“人均GDP5000美元”是品牌消费的开始阶段。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5400美元,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随着人们品牌意识增强,车企如果不加强品牌经营,就会很快被抛弃。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