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企业出口转内销 产品升级成必然选择
今年水产品出口企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销量大减。很多水产品出口企业已经明确了出口内销两手抓、产品升级的思路,但内销之路并不平坦。好在,这些经历过风雨的企业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对于水产品出口企业而言,今年的日子有点无奈。
“今年销量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负责人谈起今年的形势,不由得连连摇头。
这位负责人说,从2008年开始发展出口业务,每年的销量都是翻倍增长,但是今年的发展速度却明显变慢了。“去年销售2000多吨,今年本来的预期销量在3500吨以上,但目前来看,前八个月销售量仅有1400多吨,虽然与去年差不多,但远低于预期。”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情形都不乐观。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来自舟山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舟山市水产企业对韩国水产品出口额为4737万美元,与2010年和2011年同期相比,下挫三成有余,占同期全市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26.4%下降到今年的13.2%。从出口量上看,今年1~6月舟山市对韩水产品出口量为11614吨,而前年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分别为25441吨和20873吨。
对韩水产品出口企业的数量也不断走低。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1~6月,舟山市对韩国有出口实绩的水产企业数量分别为74家、64家、54家,出口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其实,不单单是国际经济大环境的恶化让这些企业压力增大,一些管理环节的问题也让这些企业难以应对。
上述企业负责人说,行业内多数企业都并未对美国市场进行深度开发,“不是不想去,是不敢去。”而这种不敢去,却并不是害怕美国的检查,而是来自国内的整改措施。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美国FDA隶属于美国国务院保健与服务部的公共健康服务署,负责美国所有相关食品、药品、化妆品及辐射性仪器的管理。根据美国最新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美国FDA官员在实施行政扣留时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将原法中有关实施食品行政扣留的条件由“可靠证据或资料显示……”修改为“有理由相信……”并扩大了行政扣留的适用范围。因此,FDA官员有权对疑似“腐败或变质”的食品实施自动扣留而不需要出具任何检测证明,这样,相应地增大了我国食品在对美出口贸易中的通报风险。
“污秽或腐败”是我国水产品、水产罐头等食品输美遭遇退货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感官判定的范畴,主要依靠人为现场主观来进行判定,因此有时并不客观。
上述该负责人说,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对于被美国FDA通报公示的企业采取立即停产整顿的措施,不但对于美国的出口要停止,对于其他国家的出口也要停止,这对企业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大多数水产企业会尽量躲避这种风险。“被动地放弃美国市场,也挺可惜的。”上述老总说。
不过,尽管有以上种种困难,仍然有一些企业日子相对好过一些。
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总经理吕元萌说,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与去年相比,公司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4%,出口量增长6%。
日照市出口贻贝行业协会会长、日照市金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安对其中的原因一清二楚:“荣信精鳗鱼系列产品卖得好。所有的水产品价格都不高,唯有精鳗系列涨价幅度大。定位高端,受影响较小。”
正如金安所说的,荣信集团的高端定位让其躲过此劫。
荣信集团下辖日照日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日照市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于1992年成立。该公司做出口迄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公司主要市场在日本,与伊藤忠、玛鲁哈日鲁等这些有实力的水产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产品以海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目前培育了星鳗、章鱼两个优势产品,其品牌和质量都是全国第一,在同类产品中也是市场影响最大、品质最好的产品。
定位高端的产品对于原料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了保证原料的安全,荣信集团主要收购远洋捕捞的水产品,从而规避近海养殖和淡水养殖可能存在的药物残留问题。在加工环节,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荣信集团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发现某食品存在问题,通过其编号就可能查出是具体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不过,即便如此,荣信感受到的压力同样是巨大的。
“企业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要扩大生产,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但渔业资源的减少却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这就必然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和成本提升。此外,汇率变化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也是所有出口企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吕元萌指出。
出口转内销的艰难
掉头向内,这几乎成为所有水产品出口企业当下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只是,这同样不容易。
吕元萌最头痛的就是国内市场环境问题。在做出口转内销的尝试过程中,吕元萌发现,像他们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依然压力很大,很难适应国内市场。“一般而言,做食品出口的企业,在食品管理、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素质方面都要比单纯做内销的企业高出很多,但我们做国内企业还是不行。”
做国内市场却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其管理费用和认证费用成本都非常高。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做国内市场必须要通过Q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这不像出口实施体系认证,而是单一产品认证,不是一次性收费,而是每年都要认证,都要收费。
关键是国内市场与出口不同,出口都是国外客户直接下订单,批量生产。而国内走商超的话,产品随时都要根据市场销售形势进行调整。而要通过国内认证,一般需要花费三到五个月的时间,而且每项检验都要收费,一年估计仅认证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
“食品行业不是高科技行业,而是劳动密集和微利行业。目前整个行业净利润只有4%—5%,对所有的费用都非常敏感。”吕元萌无奈的表示。
此外,多头审查管理的过程中又遵循不一致的标准,这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麻烦。按照规定,像鱼片这类单一产品是不需要QS认证的,只要加工过程卫生达标就可以了,但是到了超市,技术监督局和工商部门还是都要查验产品的QS认证,企业只好再去做QS认证,再缴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沉重的费用负担、繁琐的手续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正抑制着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
产品升级别无选择
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国际市场的遭遇早已让这些水产品加工企业意识到,产品定位必须向上再向上,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金安对此体会尤其深刻。金康食品原来主要做贻贝的初加工,产品出口到国外,国外企业将其用作原料进一步深加工。今年以来的形势变化,让金安意识到,后期发展必须向贻贝的精深加工用力。
金安说,目前公司正与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下一步,除了扩大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也要集中精力进行深度开发了。
事实上,不光在国际市场打拼需要提升产品定位,在国内市场深耕,也同样需要产品升级。
从2011年开始,荣信集团就开始做一些出口转内销的转型尝试,并成立了一家国内贸易公司,以礼品的形式进行销售。但吕元萌认为这次探索并不成功,这种简单传统的、不成体系的做法并不足以维持公司今后的发展,只是增加了一个流通环节,原有的资源反而成为了一个负担。
经历近一年多的探索与反思,荣信集团逐渐改变了策略。他们计划立足于他们已有的优势,比如基础设施、原料采购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优势,走食品精深加工这条道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再用辅料对此进行配料,这样既提高了附加值,又提供了可食性,把产品变成方便使用的食品。”吕元萌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化,速食时代日益临近,顺应此潮流,荣信集团计划推出方便、卫生、营养的产品,以满足上班一族、年轻一族的需求。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是目前荣信正在着力攻克的难题。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一般一条鱼的利用率就是60%-65%,剩下35%-40%都浪费了,其实这剩下的35%-40%也都是优质蛋白质。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用率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荣信集团成立了山东省海产品副产物酶技术利用工程实验室,计划利用酶技术,变废为宝。据吕元萌介绍,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面临进一步进行产业化的发展等问题。
最后,就是做品牌和渠道。“做企业品牌要细化到产品的品牌,不通过渠道,做不好品牌,没有品牌,渠道很难建立。”但吕元萌表示,这个环节同样困难不少。目前国内渠道很不规范,通过商超来卖,手续麻烦,通过经销商来卖,经销商是利润为王,会对厂家造成比较大的价格压力,但如果不通过经销商,消费者就不可能了解和认可产品。不过,金安还是对国内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