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初春的铜城白银,乍暖还寒。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甘肃省白银这块拥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大地上回响不绝,传承和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再一次成为全市170多万干部群众热切关注和不懈追求的亮点。

白银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既有“日出斗金”的辉煌历史,更有赓续千年的文化传承——黄河文化是白银文化之根,这里星罗棋布的彩陶、岩画、古村寨等文化遗存,构成了特有的黄河文化符号;工矿文化是白银文化之魂,白银因矿设企,因企建市,以“艰苦奋斗、创业奉献”为核心的白银精神,是工矿文化的传承和凝练,是白银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红色文化是白银文化之神,会宁大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丝路文化是白银文化之脉,索桥、虎豹口、黄湾、北城滩都是重要的黄河古渡口,沿线有古城堡遗址20多座,汉唐烽燧、法泉名寺、沿寺北魏壁画等都映现着丝路文明,记录着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痕迹,铸就了白银开放兼容、吸收融合的文化个性;民间民俗文化是白银文化之韵,古琴演奏、宝卷艺术、黄河战鼓,以及剪纸、刺绣、陶艺等民间艺术,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近年来,白银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培育了以会师圣地、景泰黄河石林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态势。

2012年以来,白银市提出“文化强市”新思路,以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工矿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的融合发展。利用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等多种渠道吸引外地企业、商人来白银投资,共签约10.9亿元。其中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的“白银黄河风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金额3.8亿元;与北京中高集团北京中高投资有限公司签约的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创意传媒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6亿元。全年签约千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10个,已完成投资3.77亿元。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工作,各县区纷纷签订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分解落实文化产业发展任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按照“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目前,全市共凝练文化产业项目443个,投资总额约936亿元,38个项目已列入《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甘肃省重点项目库》,24个项目进入《甘肃省2012年—2020年文化产业项目库》。

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9659余人,法人企业1197个。

在谈到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时,市委书记张智全说,白银市要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局部优势,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娱乐服务、艺术培训、现代传媒文化创意等“八大文化产业”,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白银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要重点打好“五张特色文化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黄河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带、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白银工矿遗址实景体验基地等产业聚集区。

有针对性地引导项目、企业向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园区集中,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培育文化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文化产品创研、生产、展示、交易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结合全民创业活动,在大力支持现有文化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扶持投资小、见效快的个体文化实体和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优化整合行业资源,筹划组建以黄河石林、会师旧址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集团和以市广电中心、电视网络公司为龙头的影视传媒集团。

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科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现人才、技术、信息、资本共享,打造文博书画、广告设计、网络动漫演艺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漫、演艺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漫、演艺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漫、演艺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