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都要拥有让“中国制造”伟大的梦想

洪仕斌

2

洪仕斌,现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著名产业经济评论家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洪仕斌(ID: shibin_hong),前瞻网经授权发布

每位实业家都会拥有让中国制造伟大的梦想;而每位创业者都要拥有让自己梦想伟大的梦想!

近日,由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及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 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吸引来自政府领导、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共同关注,更掀起一场制造强国的论道。

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尚全:在“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之路在于改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在“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论坛上做《降低企业成本,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主题演讲;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发表了《中国制造未来之路》主题演讲,李兴浩指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化自信是精神、工匠精神是灵魂、自主创新是推手、智能转型是路径、国家品牌是标志,要站在世界舞台发出“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最强音。

百年的历史沧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许多,中国制造更是历经了许多崎岖。

遥想伟大的周总理在12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2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同样,当“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提出,它将不只是推动中国家电成为国际新名片,还将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的国家新名片!

早在90年初,中国家电产业还处在发展的的萌芽状态,当时长虹集团就扛起:“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作为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长虹在中国彩电工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承担起民族昌盛的责任,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今,经过中国彩电企业的努力,外资品牌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了。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家电不断的崛起,并且已在世界上拥有了一定的声音。此时,格力集团董明珠又向外部发出声音:“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看似她的心愿,更是中国人的心愿。格力靠实力,靠科技,靠进取心,还有就是能够给更多中国制造业做榜样,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积极发展。

2

同样,此次以志高为核心的实业代表提出: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目标,这也是在契合“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等国家建设方针指引下,中国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强势崛起和全面复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特别是过去五千多年来代代相传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今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再次谋求于世界舞台强势复兴的强大基因。自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工业互联网形成了在全球市场的“三足鼎立”局面,这也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以智能化为核心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话语权的提升。其中,志高早在2012年就推出全球首款智能云空调,成功建成行业惟一的全球智能云空调大数据中心,是中国智能云空调技术标准制定者。同时,志高还在加快研究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从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大力向智能制造、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再到志高倡导“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提出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国家新名片,可以清楚看到,在这场站在全球舞台重新出发、重新引爆的新战役上,中国企业遥相呼应、各显千秋。

如果说在全球工业1.0、2.0时代,中国制造一直扮演模仿者、改进者的角色,那么到了全球工业3.0、4.0时代,中国制造将转型扮演突破者、创新者、引领者的角色。正是拥有这样的认识和理念,志高才提出“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倡议。对此,李兴浩也公开呼吁,“制造业企业家和从业者们要有担当,要有创新精神,多一些长远眼光,多一些优品精品。”这种敢于向行业社会呼吁,既体现出志高的高瞻远瞩,也体现出志高的赤子情怀。因为每位实业家都会拥有让中国制造伟大的梦想,而志高李兴浩是实实在在的践行者。

可行性研究报告
洪仕斌

本文作者信息

洪仕斌(著名产业经济评论家)

关注(22525)赞(3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