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了吗?
4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报告指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已经达到美国的86.9%。根据近几年中美经济增速计算,中国在2014年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当真超越美国了吗?
这里购买力平价是关键问题之一。简单说,所谓购买力平价,就是依据(不考虑运输等交易成本)同一商品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按汇率折算的价格应该一样这样一个朴素的直觉,确定的汇率平价。比如一个汉堡包,在美国售价为4美元,在中国卖20元人民币,据此推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为1:5。可是一辆在美国售价10万美元的高档汽车,在中国售价很可能达到200万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应为1:20呀。这倒也好办,可以根据贸易量赋予权重计算平均值。问题在于,还有那些非贸易商品怎么办?由于中国劳务价格远远低于美国,而劳务一般是不可贸易商品,因此用购买力平价比较两国经济,必然会高估中国的经济实力。
如用市场汇率做比较,则中国GDP只有美国的60%。问题是,有人说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估了,用市场汇率做比较,会低估中国的经济实力。我当然不同意这说法。其实名义汇率无所谓高估低估,任意确定一个汇率水平,工资和物价会做调整,长期来看实际汇率会得到调整,经济会回到均衡。但我知道,我的这个观点不容易被人接受。但不管怎样说,市场汇率肯定是一个比购买力平价好的国际比较指标。用实际汇率计算,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吗?要看你拿什么做比较了。
用GDP比较,肯定能够。美国建筑寿命平均是74年。英国更达到132年,在牛津,三百年、四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还能住人,而且老房子还得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住。可是我们呢,规定是50年,建筑实际使用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建一次房子是GDP,拆一次是GDP,再建一次又是GDP。不只是房子,还有广场、道路、桥梁,怎么可能不超越美国呢?
但是这样的超越有什么意义?房子拆了再建,GDP是上去了,可是房子还是那房子,财富并没有增加。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减少了。因为那些用来再建房子的资源,本来可以用来生产别的东西;只是因为要再建房子,本来可以有的别的东西,就没有了,这不是消灭财富是什么?所以这样的超越,除了制造漫天雾霾、满地尘土,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
GDP没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发臭的河流没有从GDP中扣除,满天雾霾也没有。
我们还要知道,GDP只是在中国地盘上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是谁生产的,利润归谁所有,GDP是不管那么多的。中国是资本净流入国,这意味着很大程度是人家外国人在我们的地盘上开工厂,我们叫做外资企业或者说合资企业;GDP是我们的,但企业的主人是人家,财富是人家的。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失去二十年了,可是人民仍然安居乐业,过得好好的。因为中国的GDP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家日本人、美国人的。中国有不少GDP由外资企业生产,财富是外国人的,然后你拿GDP去与美国比较,说超过美国了,意义不大吧。
什么时候GNP(国民收入)超过美国了,那么就可以说真的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就算GNP超越美国了,还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要人均收入超过美国,那才是骄傲。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人多,人均收入就低。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人多人均收入应该更高才是。亚当?斯密讲,财富来源于分工。一个人制针,一天造不出一根针来。可是很多人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人均来说每个人每天可以生产出很多根针来。人愈多,分工和专业化就会愈细,生产率就愈高,人均收入也愈高。所以经验上,我们观察到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比农村生活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生活水平高,就是这个道理。
可惜人均GDP超越美国几乎没有可能性,更不要说人均GNP了。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当中国人均GDP还没有追上美国的时候,就进入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而且由于我们的教育科技等制度落后,经济缺乏创新的能力,当技术水平与美国接近,增长动力将大幅下降。一个除了劳动成本比人低,其他成本都必然高的国家,凭什么去超越?一个可以一跃从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国家,又哪里是那么好超越的!想一想日本吧,当年也是说日本就要超越美国了,可是现在看怎么样?那时是拿泡沫化的日本与美国在作比较,今天不也是拿泡沫化的中国在与美国作比较吗?请问:中国的创新能力能超过日本了吗?日本有中国将有的那么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吗?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