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要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上市,从上海股市到香港股市,绕了半年多……现在,在这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上市归属地的争夺战中,主角阿里巴巴似乎终于拿定了主意,把这绣球抛给了美国纽约股市。正因为美国较香港而言,有着更灵活的准入机制,同时也有更为严苛的监管机制,才能成全马云对上市后公司控制权的把握,但也着实令他纠结了很久,不惜此前多次尝试香港上市的可能性。3月21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成,决定在美国上市,并于本月25号召开启动IPO的会议。之前,港交所一直是阿里巴巴上市的首选地,而被视为Plan B的美国如今却终将赢得这笔大生意。目前,分析师们预估阿里巴巴通过这次IPO将募得不少于150亿美元的资金,很可能超过两年前Facebook筹到的160亿美元,成全球最大空前的募股公司。

知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投行业者不想因为作了阿里巴巴对手或收购目标的生意,而得罪阿里巴巴,导致可能失去承销这宗IPO的机会。阿里巴巴的IPO案预料将超过2012年Facebook的160亿美元规模。然而目前正是中国多家科技企业发动交易的火热时期,投行业者在选择客户时陷入尴尬境地。在竞争激烈的科技互联网业,因为担心机密资料外泄,企业非常在意自己聘请的投行顾问同时也为对手服务。

对于香港的投资者来说,阿里巴巴更像个再次登门拜访的老朋友,大家还记得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两年前刚从香港私有化退市。另外,内地的另一互联网巨擘腾讯在香港长期受到投资者热捧,市值已超过1500亿美元,从中也可窥测到香港投资人对内地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认同和喜爱。

但对于美国投资人来说,阿里巴巴还只是个“陌生人”。普通投资人当中,除持有雅虎股票的对其略知一二,其余的则对这只从天而降的巨兽一无所知。只有当他们看到彭博社的最新调研数据时,才惊讶地知晓:阿里巴巴上市的市值保守估计约为1530亿美元,并有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他们当然知晓,两年前Facebook上市时的市值刚刚超过1000亿美元,至今没有人能让Facebook享得红利,成了财富的一场噩梦。

阿里巴巴为什么上市要放弃熟门熟路的港交所、中国沪股,而远赴美国开辟新战场呢?原因很简单,以马云为核心的阿里巴巴创业团队想保留上市后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但苦于整个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只有10.4%,远低于两家大股东日本软银、美国雅虎合计超过60%的股权。若在坚持“同股同权”原则的港交所上市,就意味着必须舍弃创业团队的控制权,而美国的资本市场为吸引成功的创业公司,容许他们以双层股权结构的模式上市,以确保创业团队的控制权不会因上市而丧失。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为例,借助双层股权结构模式,百度上市后,李彦宏夫妇持股份额为20.78%,但却拥有高达68.17%的投票权,仍牢牢掌控着上市后的百度。另外,还有一些美国已上市的著名科技公司谷歌、Facebook、LinkedIn、Groupon等也采用类似的双层股权结构。

企业还担心,已经办一家公司IPO案的投行顾问,根本没有办法再分出心力经手对手的交易。知情人士表示,在亚洲运营的大型投行过去一年均巴望着阿里巴巴的IPO,因此莫不与阿里巴巴的同业保持距离,以期能在这桩超大型交易中分一杯羹。阿里巴巴3月16日宣布启动在美国上市事宜,各方将争夺估计达3亿美元的大饼。为阿里巴巴提供协助的银行家、律师和会计师周二将首度在香港召开准备会议。阿里巴巴正与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商洽承销事宜。

知情人士称,这六家银行目前对阿里巴巴均有放款,因此在争取承销上处于有利地位。阿里巴巴IPO案的估计费用,是10年来中资企业为全球投行带来的最高费用。金融服务顾问公司卓亚资本的首席中国顾问Ronald Wan表示,由于阿里巴巴是一宗很大的交易,人人热衷,竞争相当激烈。阿里巴巴一位于香港的女性发言人拒绝置评,也可能是一种酸葡萄效应。

很简单,灵活开放的上市准入机制,使美国证交所得以张开双臂准备拥抱阿里巴巴,与此同时,迎接阿里巴巴的还有什么?在美国,对上市公司主要采取披露的市场机制,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投资者中有大量成熟、身经百战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另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由“集体诉讼机制”来保证。有专门免费打“集体诉讼”官司的律师,代表中小投资者起诉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这种机制很大程度上抗衡了同股不同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观香港,小股民的比例占了20%,现行的司法制度也不允许“集体诉讼”,所以必须通过坚守“同股同权”的原则来保护小股民利益。

近期阿里巴巴主动提出收购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反映出了各家投行的战略考虑。阿里巴巴已拥有高德软件的28%股权,上个月又提出收购余下股权,其对高德的估值为16亿美元。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在高德接洽顾问行来安排防御策略时,一些投行选择回避,以避免和阿里巴巴IPO发生冲突。

在2012年2月,IFR曾报导称,包括瑞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至少五家银行在争夺为京东IPO提供承销服务。京东是中国第二大电商,是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当上月京东提交15亿美元的IPO申请时,只有两家承销商参与:美国银行和瑞银集团。

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于此类似,当本月阿里巴巴的头号竞争对手——腾讯控股与京东宣布结盟时,所有六家为阿里巴巴服务的银行也都不在其中。腾讯由巴克莱提供顾问服务;美国银行则是京东的财务顾问。阿里巴巴本月以8.04亿美元的出价,对文化中国传播集团的控股权发起善意收购时,知名投行再度未参与给收购目标提供咨询。高盛是阿里巴巴此次交易的顾问行,而名不见经传的瑞东(Reorient FinancialMarkets)是文化中国的顾问行。

因此,阿里巴巴一旦在美国上市,头顶就会一直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被集体诉讼的利剑——阳光化、透明度资本市场机制。除了要应付投资阿里巴巴的中小股东,还要提防雅虎的股东可能会因为当年的支付宝事件起诉阿里巴巴和马云——中国赴美上市公司都面临着股东和法律的诉讼。

还有一把尚方宝剑利剑,相信阿里巴巴并不陌生。前两年,在美国做空“中概股”风起云涌,中概股集体遭遇了被贬值。在香港,内地上市公司的境遇要友好的多,因为做空股票是受到限制的。以阿里巴巴在国内的两大竞争对手的股价表现为例。在香港上市的腾讯目前市值已达1500亿美元,与10年IPO时的发行价比较猛涨了150多倍;在美国上市的百度市值约为566亿美元,IPO时市值为40亿美元,只涨了14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巩胜利

本文作者信息

巩胜利(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关注(347059)赞(40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