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渐终 致中国经济伤筋动骨

不过,令全球不解、大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美国股市不仅没有下跌,反意外而大涨了300点,到20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本周大涨465.82点,创下16221.14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手于1818.32点记录高位,上涨43.0点,涨幅为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4104.74点,上涨103.76点,涨幅为2.59%。美国股市全面创收上涨,个中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全球第一超级大国经济有什么根源的变量或奇迹?

12月20日(星期五)中国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飙升至8.2%,为6月份“6·20钱荒”以来的最高值。这足以令中国货币金融市场、资本股市一直都难以释怀、甚至麻烦到局促、感到恐慌,于是上证综合指数当日收盘触及近四个月新低点,2100点上下……。现在,QE退出10多天过去,2014年已经来到,几乎全球各国资本市乎都是正能量向上、有的还创出历史最新高记录。

(Ⅰ)何以全球喜讯?

美联储(The Federal Reserve)持续了五年多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削减购债规模的影响也许远没有全球预计的那么糟糕。一年多以来,投资者一直在为美联储着手终止经济QE刺激计划做着身体力行的准备,且美国失业率已经接近6.5%(美联储规定数据)、而目前美国失业率约在6.8%上下。12月18日,美联储最终宣布小幅削减宽松货币购债规模,那么美国股市会是什么反应、会跌多少?

跌幅为零。相反,美国股指惊人大涨了近300点,债券市场则略有下跌。这是为什么?理论和实践上实际情况表明:削减购债规模对股票和债券市场(甚至整体市场)而言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这是美国退出QE迈出的试探性第一步,却意外致美国股市惊愕大涨300点,也没有给全球各国资本市场带来地震或波折,这是全球第一超级大国美国及其美元QE退出传出的一个美好新开端喜讯。

美联储宣布QE退市方案后,却对全球成熟的资本市场产生明显新冲击,在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信心十足的大背景之下,多地股市纷创新高。继美国和德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后,日本股市也在“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下,24日创出6年以来的新高,盘中日经225指数一度站上16000点。日经指数2013年已经累计涨超五成,成为亚洲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市场。还有,25日澳大利亚标普/ASX 200指数、韩国首尔综合指数、新西兰股指都有所上涨。尽管在美国宣布QE退市前后,香港恒生指数一度下滑超过1000点,但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也使得港股连涨两日,25日恒生指数上升1.13%,报收23179.55点。美国终结QE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信心和红利。

对于美联储压缩购债计划、终止QE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人们主要担心它会导致利率上升。但无论怎样,0-0.25%基准利率注定要回升(现在是美国237年历史上美元成本最低的历史时期),经济好转时利率水平就会提高。现在经济正在改善,所以利率也在上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从年初的2%左右逼近3%。目前尚不清楚这个上涨和削减购债规模有多大关系。

更重要的是,利率上升似乎并未导致经济放缓。上个月的就业数据再次好于预期,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逼近6.5%节点,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由此可见,利率上升并没有延缓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削减购债的幅度很小,只有约1/8强。美联储仅仅只是把购债的规模压缩了100亿美元。它意味着美联储购买债券的规模比人们的预期少了11%。当然,美联储很可能进一步减少购债数额和幅度。但即便如此,这对美联储所持债券规模产生明显影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预计这个数字本周会超过4万亿美元。

全球的经济学家、各国政要们都一直在探讨美联储购债计划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存量,还是流动性?或者说,是美联储持有的债券规模,还是美联储正在购买的债券数额?最近,经济学家得出结论,流动性比人们想象的更重要,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也许没那么大、没有那么至关重要。

2013年全球资本流向(表1,来自日经中文网)

(Ⅱ)美国退出QE加深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美国经济“晴雨表”——美国股市反应。近五年多以来,一些策略分析师一直认为:伯南克的三轮QE——超宽松货币政策是美国股市迅速摆脱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美股持续上涨唯一动力,或者至少上涨到目前水平是唯一的动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美联储宣布减少注资规模应该会造成股市下跌可能,而绝不是上涨。但人们都适得其反,美国资本市场却反应出全球的正能量。

恰恰相反,至少美国股市的迅速复苏和美联储的QE以及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美国开国237年的不曾)关系并没全球人们想象的那么绝无仅有的密切。相反,美国股市上行似乎是得益于经济形势、制造业的好转,所以说到底,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实体经济、美国制造业回归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囿是:整体权衡类比,美联储是否削减购债规模也并非是那么重要了。这让美国上下、全球经济终于吃了一个“定心丸”,但延绵五年多时间的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绝没有这么简单,反复、波折、飘忽不定也属自然,这符合“市场经济地位国家”300年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后)“螺旋式”发展的理论和公式。

现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宣布从明年1月起缩减QE购债规模10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不过是提前向市场传递来一个美国经济正在稳健复苏的强烈信号。由于市场先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从明年3月起才开始缩减QE,因此本次会议的决定令市场感到意外。美元受到利好提振,这一方案还没有实施,不过是传递了“试水”的信号,但此举对大部分美元货币强劲反弹。同时为安抚市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记者会上表示,明年多数时间的QE购债规模可能以审慎的步伐缩减。伯南克并预计,可能在明年末段而不是在明年年中结束QE3,也就是说伯南克为美元反复循环留出来实施的政策回旋空间。

到2013年12月20日,人民币中间价也因美元强势而小幅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来到6.1196。据国际清算银行8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美元汇率升值势头明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和6.4%,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交易的第八大货币,但依然与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不相称。国际清算银行引用4月份以来的调查数据称,过去三年人民币成交额增长了两倍多,2013年人民币日成交额相当于1200亿美元,与2013年美元日均成交额为4.65万亿美元相差万千里之遥。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8月数据显示,人民币占全球货币流通量约为1%,而美元为每一天流通超过4万亿,占全球货币流通总量的高达65%以上。于是,即便是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那么距国际市场美元、欧元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占有一定比率,依然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12月20日,美国官方公布7-9月份年化增长率高达4.1%创下自2011年至今以来最快增速和最高增幅。

同一天,中国央行宣布注入人民币3000亿(相当于494亿美元)流动性。尽管这与美国抽回100亿美元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中国货币策略所做出的迅速反应,也是中国为防止类似“6·20钱荒”、美国收缩货币流动性所采取的举措,但随着美国QE退出的深入,中国央行的货币变量将更加难以把握和操作,因为金融海啸五年来中国所释放的货币流动性远远大于全球所有的G20大国。

继20日央行注入3000亿元流动性后,24日中国货币当局又重启7天期逆回购操作,再次注入更多流动性,才致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开始大幅走低。数据显示,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均出现明显下行态势,其中7天期利率较前日大幅下挫264.6个基点。中国还得实施超宽松货币策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刹车、走上货币的正常化之路……

在中国着手朝着借贷由商业决策和价格(而非国企的关系和配额、“人治”党政权力来决定)决定这一体系转变时,可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不确定期性(因为这个毕竟是一党执政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制衡,“习李新政”的反腐败进入到比任何时期都更多更大的表面乱局)。中国银行业对同业拆借持谨慎态度,这丝毫不足为奇。投资者也要尽量避开国企、党政权力“嗟来之食”的风险,尽管国企和党政权力下短期内不会生成太大、太多的货币资本的流动性缺乏,但延期付给或打官司时限,这个时间差却是所有企业都耗不起的。

(Ⅲ)中国货币“堰塞湖”更麻烦

到12月24日(星期二),中国衡量银行间借贷成本的7天期回购利率从上周五的8.21%飙升至8.94%,为6月2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的回购利率触及夏季“6·20钱荒”时期的最高水平9.29%)。周一交易时段,中国国内市场一度将零星交易银行间利率推升至10%,比6月份“钱荒”时甚至达到、接近了30%。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钱荒”现象有加剧或再次来袭的可能,凸显出中国央行在管理资金流日益吃紧的金融系统则面临着重重进退两难的困境;同时这还告诉世人,中国央行在12月20日才刚刚注入3000亿人民币流动性之后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下一步,随着美国QE退出的加深或进一步到位,中国央行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近策和远略呢?

几乎没有人认为“6·20钱荒”的动荡局面会再次袭击中国再现。但衡量短期融资成本的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利率仍显著低于“6·20钱荒”触及的高点28%。自那时以来,该利率平均水平为约4.2%,2013年为3%左右,最近几年为2%-3%。中国市场利率的走高似乎是央行刻意所为,因为央行旨在收紧货币政策和限制银行发放风险最高的一类贷款。小型银行尤其容易受到借贷成本上升打击,此类银行存款基础小于被认为安全性更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因此对银行间市场贷款的依赖性最高。货币市场需求与五年来中国实施的比美联储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无不相关,又怎样来平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中国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6.42万亿元。且该数据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新华社2013年2月4日《去年广义货币余额97万亿 货币存量冲冠存隐忧》评论说:而“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20多万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货币大部分是在最近几年堆砌而成。数据显示:2000年时,中国M2余额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但现在已经核聚超过106万亿人民币(加上2013年中国治理雾霾的新四万元费用,2013年末实际上中国投放货币已经超过110万亿)。

一旦美联储彻底终结QE,那么中国货币(M2)余额106.42万亿元将可能飙升1/3或更多,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货币超发来填补、进入美元宽松货币抽走的那些资本动力源(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五年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动力就是货币超发拉动)。货币人民币,就是中国经济的心脏,美联储终结QE、抽走美国超宽松货币,中国就必须补充这些空缺,那么中国核心经济就象得了“心脏病”,迅速膨胀、投放更多的货币才能维持中国经济增长。

而在2008年9月15日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自2009年起,货币存量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在这几年上演了“狂飙突进”的一幕。估计到2013年6月末,中国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超过105.45万亿元人民币之巨(见2013年7月13日《证券日报》《央行披露金融“中报”业界担忧经济通缩》一文,作者闫立良)。这无情的现实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经济的质量与美欧之比是最差的,美国经济GDP总量2012年GDP为15.68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数据来自IMF2013年4月版《世界发展展望》)而中国货币投放(中国2012年GDP为8.22万亿美元)分别是美国、欧盟(欧盟2012年GDP月为19万亿美元)的2倍和2.5倍,而产出却只有欧美经济总量的1/3不到。这就是中国与发达美欧“国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差距。

按照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稻葵的话说,中国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规模过大的货币存量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比如高通胀、资产价格泡沫或资金外流”。这可能是比美联储退出QE、全球更难化解的问题。

2014年已经来临,而2014年的新方向是:美联储QE继续实施退出宽松货币将导致美元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贬值,QE美元收回货币的市场空间就要有其它货币来补充,这对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有阶段性贬值的压力,而且要投放更多的货币才能保持供需平衡。展望2014年,人民币总体仍将继续适度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升至6.0水平,最后落在5.5上下的平台上,但这种难度比以前加大,因为美联储会不断释放收紧货币、推出QE退出的举措和步伐。美元对人民币进入“5.500时代”,将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或64年)来人民币一个最稳定的历史平台阶段,那么对人民币乘势国际化将是一个千载之契机(参见巩胜利“年终特稿”系列《人民币近入“5时代”……》):中国先实行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对一揽子约15种国际货币),接着再实施人民币对一揽子国际货币兑换自由化,一举象所有“市场经济地位国”的国家货币那样通行全球,与美元、欧元、人民币真形成大自然的“铁三角”永固全球关系。

分析美国QE退出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理论与实践是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产生阶段性影响:特别在中国的国际贸易方面,基于QE退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前景好转,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在资本进出流动方面,中国市场对这一冲击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美元退出的阶段性真空需要动作,因此美国QE退出对中国市场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但要完善中国当局货币收放的战斗措施和有所准备。

回到本文题目《QE终结,中国麻烦更多、更麻烦……》,“更多多”的结果是说,比任何时期都繁多、麻烦而难以把握,这种“多”,有可能令中国经济在未来3-7年内都被动、起伏、难以摆脱“超宽松货币”所带来的“后遗症”而难以根源治理。这是对全球最大G20个国家而言,中国是麻烦最大第1位的国家,囿致中国从根源最不适宜“超宽松货币”这种几乎是全球一致的大环境。以全球最大G20个国家为例:(1)、在G20个国家中,只有中国与俄罗斯是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的国家,就整体俄罗斯来看,不存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但中国不管是拓展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对国际市场的能源依赖,中国都是全球市场的不可或缺;(2)、就G20中的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而言,这些国家没有与“市场经济地位国”的体制根源冲突矛盾,而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既不是“市场经济地位国”,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而是“特色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3)、这种“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与全球的“市场经济地位国”根源悖论、甚至水火不能兼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市场观、能源观与G20国家中的19个国家根源不同路、不兼容;特别是中国“党政特色”的经济体制运行,全球绝无仅有,且这个党占有国家的整体全部资源,致国家成本举世国家中之最;中国货币与“市场经济地位国”的货币汇率、货币自由兑换(此为美、欧“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之一)长期冲突、悖论依然矛盾重重,难以解决;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心脏”,若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忽上忽下、动荡难定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不兼容、矛盾,那么就等于得了“心脏病”;中国经济体制中,允许对国有企业过分依赖和特权造成市场占有率的当然垄断,那么这个国家国民生存、国家运行、企业成本就当然居高不下,也将与国际社会、G20国家中绝大数国家的资本体制、市场环境长期冲突……

中国商业贸易环境、公务员业也存在一些根源重大不公。2013年12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简称USTR)在向美国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称:(a)、中国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其国内市场以及向本国产业非法提供补贴;(b)、USTR呼吁中国“降低国家在规划经济方面的作用改革国有企业,取消对国内顶尖企业的优惠政策,消除外国商品与劳务目前遭遇的市场准入壁垒”(中国党政组织、事业单位文联、作家协会等等组织招聘公务员有规定必须是党员要求壁垒,非党员不能聘用);(c)、中国还有相当一些产业如水、电、煤、气等,依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外国公司、外资的市场准入;USTR报告说,中国依然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中“最不透明和最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一”,这主要是由中国监管机构选择性干预所致。

中国整体商业贸易环境一直带着党政有色眼来镜选择性准入:做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G20个国家中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环境、全球环境都极其绝无仅有的举世尖端,几乎没有一个G20国家能与之相比,特别是在2013年开始上路的TPP、TTIP等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80%的这轮国与国之间的“零关税”经贸秩序和规则形成之后,致中国在G20个国家中是唯一最大的麻烦,也是美国历经五年、237年最低零利率QE终止,中国将遭遇最大、最多的麻烦,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根源与全球经济不兼容、甚至严峻悖论。

(Ⅳ)欧美日2014动向

美元终结QE,是美国237年空前的绝无仅有,这将令中国有可能在未来3-7年间都难以“关”或“放”这“超宽松货币”的阀门。中国“货币超发”远远大于美欧等所有发达国家,还要填上美国QE退出、紧接着所有发达国家也会跟着收紧“宽松货币”之策,直至与美元一起走上正常的货币发行之路。囿致:中国经济将是64年至今的麻烦更多、更大、更难以把握了……

但来自欧美日2014年开年的消息却依然不定。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2014年似乎将延续下去。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物价上涨率仅为1%左右,距离做为世界标准的“2%”的目标依然很远。在通货膨胀压力难以加剧的背景下,欧美日的中央银行正在加强重视货币宽松的鸽派色彩。有观点指出这将持续推高股价等资产价格、价值链等,另一方面,也易于产生金融市场混乱等副作用。这可能成为导致世界经济动荡更加难以把握、取法确定的重要因素。

比较欧美日各中央银行重视的物价指数可以发现,从2013年11月的物价上涨率来看,日本已经提高至1.2%,接近美国的1.1%、欧元区的0.9%。但均大幅低于目标。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算,欧美处于与1997年金融危机后日本相同的供应过剩状态,因此物价也很难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微乎其微。

欧美日股票资本市场早已恢复到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前的水平。

日本银行(央银)行长黑田东彦反复强调称,在物价上涨率达到2%、“趋于稳定之前”将推行大胆的货币宽松。这暗示出,日本银行在实现“2年左右里使物价上涨2%”这一承诺之后,有可能仍将继续目前的货币宽松。如果日本“2年上涨2%”这一物价上涨目标的达成变得困难,将不惜实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据来自日经中文网的消息称,日本银行目前认为,2014年4月实施消费税增税后,日本经济仍将保持高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速。而市场很多观点认为,受消费税增税的影响,日本银行对经济和物价的预期将趋于下滑,进而将启动新的货币宽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将自2014年1月起缩减量化宽松,但明确发出了“不会很快提高利率”的信号。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只要存在物价上涨率低于2%的预期,就将维持实际零利率政策。FRB下一届主席耶伦提出的货币政策原则是,为了促进失业率下降,即使物价上涨率暂时超过2%,仍将维持货币宽松的策略。这就是说,在短中期时间内,美国的超宽松货币策略不会变动。

尽管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爆发至今五年多时间以来,美国第一次实施了购债规模削减了100亿美元的试水,但对美元在全球每一天日均成交流通4.65万亿美元(见2013年8月,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简称BIS)发布《2013年货币交易报告》)相比,这真可谓九牛一毛。

在欧元区通货紧缩风险仍令人担忧的背景下,市场对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关注是“接下来的动作”。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手段包括,提供面向银行的长期资金以及采取“负利率”政策等。所谓“负利率”政策,是指如果金融机构不向企业提供融资而将资金存在欧洲央行就将被收取手续费。如果日美欧的货币宽松政策走向长期化,眼下金融市场很可能继续呈现令人安心的环境,这是因为货币宽松对股价等资产价格构成支持。但是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恢复速度依然缓慢。另外大量的宽松资金还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陷入不稳定。

很显然,超货币宽松所释放的剩余资金此前也成为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据国际研究表述认为“由于量化宽松具有使股价等资产价格上涨的特性,如果对量化宽松的依赖程度加强,则会带来过度的反作用和副作用”。2014年如何避免市场过热将成为全球经贸关注的第一焦点。

全球第一超级大国——美国超量化宽松货币的缩减能否顺利进行也成为课题。虽然不会很快提高利率,不过有担忧认为,随着“量”的实际缩小将动摇全球“货币宽松长期化→股价上涨”的构构图,继而动摇金融市场、上下起伏、更大波幅。尤其是全球依赖宽松资金流入、经常项目持续赤字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货币贬值的严重问题。在巴西和印度等存在经常项目赤字和高通胀问题的国家,货币贬值将通过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形式加速物价上涨。为了控制物价,将不得不提高利率,哪怕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这些国家很可能相继反复出现。

(Ⅴ)耶伦接力伯南克QE“盛宴”残羹

美国东部时间1月3日晚,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周五发表了可能是在其任内的最后一次美国货币时政讲话,他指出尽管美联储已经缩减了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但并不意味着该行有关将保持高度宽松的政策立场的承诺有所减弱。

伯南克在此时发表讲话中对未来2014年美国经济前景作出了乐观的预估,但同时指出不能高估住房市场、金融市场及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好消息所将带来的影响。他重申,从整体上来看,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明显仍不够彻底”。美联储12月18日决定缩减其所谓“量化宽松”的债券购买计划规模,从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减至750亿美元,此举在某些市场人士看来可能令人感到意外。美联储当时指出,促使其作出这一决定的因素包括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强劲等。这一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该行历史上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货币政策实验开始走向终结。

但美联储的这一决定“并不意味着在必要情况下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的承诺有任何减弱”,伯南克在1月3日晚于费城召开的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论坛上这样说。他指出,实际上这一决定“所反映的是,我们在2012年9月份开始实施当前资产购买计划时所设定的目标已经取得了进展,即就业市场前景取得重大的改善”。

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美联储一直都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旨在刺激美国经济从2007年至2009年之间的衰退周期中复苏。此外,美联储还先后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QE行动策略购买债券计划以便压低长期利率、投放更多的货币,从而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了三倍,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在美联储这种非同寻常的印钱措施的帮助下,美国股市连创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这种措施在外汇市场上则引发了剧烈的波动,其中包括去年新兴市场货币下跌等,当时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在去年底以前开始缩减量化宽松规模。

2014年及未来,伯南克指出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美联储拥有必要的工具来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立场,如调整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所谓的反向回购协议(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等,因此不需要诉诸出售资产的方式。“但有一种可能是,美联储运作架构中的某些特定方面将会发生改变”。他接着说道。

有关美国经济前景,伯南克则指出目前美国失业率仍旧处于7%的较高水平。他说道,长期失业的美国人数量“仍旧异乎寻常的高”。但他同时表示,“金融市场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住房市场的平衡性有所加强,财政紧缩状况也已有所减弱,再加上(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未来几个季度中的美国经济增长来说是个好兆头”。失业率,是美国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决定货币策略的第一要件。

但伯南克还补充道:“当然,如果说过去几年中的经验教会了我们任何东西的话,那么就是我们应对自己的预期持谨慎态度”。伯南克曾在上个月表示,在今年大多数时间里,如果就业市场的增长表现能继续与预期保持一致,则美联储很可能将以“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预计该计划将在2014年底完全终结。也就是说:美国逐渐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用2014年这一年时间来加以把握。伯南克在位美联储主席服务过美国两任总统,他将在1月底离职,由现任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接替他的职务。

附录:2012年G20国家排序及GDP“对全球经济贡献度”(美元/单位:万亿):

经济体排序 2012年GDP值 增长率

全 球:  71.6200万亿美元

0、欧盟: 16.1900万亿美元

1、美 国: 15.4265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2.2%

2、中 国: 8.2622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7.8%

3、日 本: 5.9080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0.9%

4、德 国: 3.3572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0.7%

5、法 国: 2.5715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0.2%

6、英 国: 2.3973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0.2%

7、巴 西: 2.1491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0.9%

8、意大利: 1.9873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2.2%

9、俄罗斯: 1.8046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3.4%

10、加拿大: 1.7520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1.9%

11、印 度: 1.6764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5.0%

12、澳大利亚: 1.5382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3.0%

13、西班牙: 1.3491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1.3%

14、韩 国: 1.1357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2.0%

15、墨西哥: 1.1345万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4.0%

台 湾: 9042亿美元

16、印度尼西亚: 8790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6.23%

17、荷 兰: 7699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0.8%

18、土耳其: 7368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2.5%

19、瑞 士: 6087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1.0%

20、沙特阿拉伯: 6072亿美元 GDP增长率为 5.3%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巩胜利

本文作者信息

巩胜利(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

关注(341739)赞(40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