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聚氨酯行业氨纶市场分析:产能有一定过剩 消费量达80万吨【组图】

王佳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华峰化学(002064.SZ)、万华化学(600309.SH)、高盟新材(300200.SZ)、泰和新材(002254.SZ)、东方材料(603110.SH)、美思德(603041.SH)、汇得科技(60319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氨纶产能、氨纶产量、氨纶消费量

氨纶有4种类型产品

氨纶纤维学术名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也叫“聚氨酯弹性纤维”,英文名称为Polyurethane Fiber,国际通称为“斯潘得克斯”(Spandex),是一种具有高弹性能的特种化学纤维,氨纶纤维目前快速发展起来的高弹性合成纤维,氨纶是富有弹性的合成纤维,其伸长长度高达500%-800%,而且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和极高的弹性恢复率,弹力持久不变。

图表1:氨纶纤维产品类型

全国氨纶产能接近100万吨/年

国内氨纶生产始自1989年,泰和新材(烟台氨纶)最早进入该行业。进入新世纪,随着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大量进入,我国氨纶产业开始步入高速成长期。目前,现有的非行业头部企业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存在装置陈旧、生产效率低、能源成本高、盈利能力弱等特点,行业头部企业新产能向低成本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并有望逐步替换老旧产能,2020年我国氨纶产能约为87万吨/年,2021年上升至97万吨/年,同比增长11%。

图表2:2020-2021年中国氨纶纤维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氨纶(干纺)产能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几个地区,其中浙江省依然作为氨纶企业产业集群地,从企业来看,2021年,华峰化学的产能22.5万吨/年,处于领先地位。

图表3:2021年中国氨纶纤维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全国氨纶产量超80万吨

除2016年外,2013-2020年,中国氨纶产量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氨纶产量为83.9万吨。2021年氨纶产量86.8万吨,同比增长4.33%。

图表4:2013-2021年中国氨纶产量走势(单位:万吨)

全国氨纶消费量较产量稍低

氨纶是化纤家族中唯一只有长丝而没有短纤维的品种,既可在针织机上直接与其它化纤长丝交织,也可先与其它纤维一起制成包覆纱、包芯纱、合捻纱等形式,再在经编、纬编、机织等设备上进行加工织造。氨纶是现代纺织服装工业必不可少的“类味精型”纺织原料,并在医疗、汽车等产业用领域逐步推广运用。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19-2021年我国氨纶消费量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80.9万吨,较产量稍低。

图表5:2019-2021年中国氨纶表观消费量走势(单位:万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聚氨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佳燕

本文作者信息

王佳燕(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2569369)赞(4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