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发展“走出去”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相对医疗服务需求增长而言,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仍严重紧缺,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老百姓看病都集中在大医院,导致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急缺。健全社区医疗网络,使群众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解决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手段之一。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是比较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社区医疗机构将成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社区医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卫生机构总数的2.98%,其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52%。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也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社区医疗机构从设施、诊疗水平等客观条件上与大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社区医疗机构硬件匮乏、设备陈旧,甚至所处的外部环境太差影响了居民就诊信心,并且许多社区医疗机构业务单一、技术水平偏低,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和高级人才。

但是,社区医疗机构本身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现状,让我国不得不重视社区医疗的作用,特别是新医改政策更是将社区医疗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对于社区医疗的建设扶持力度逐步提高。

前瞻产业研究院社区医疗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不论是首诊制还是转诊制的探索,都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服务作后盾,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和内容,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居民的观念。

与此同时,社区医疗也要走出去,进行上门服务,尤其是为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服务,建立真正为居民服务的意识,使得内涵建设与群众的期望相符。

可行性研究报告
董世高

本文作者信息

董世高(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405105)赞(25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