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信息化亟待发展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阶段,即以划价/收费系统、财务系统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二、三级医院基本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小型医院的需求亦然强盛,而且随着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升级需求也很旺盛。此外,我国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较低,公共卫生信息化还处于试验阶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卫生部已经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 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 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 个基础数据库和1 个专用网络建设。国家将投入数百亿资金进行医疗平台、基础数据库和专用网络建设,同时地方政府还将有配套资金的投入。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行业研究小组分析指出,在新一轮的政策推动下,预计2013 年中国医疗IT总投资额将达到240 亿元,2010-2013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中国医疗IT投资规模变化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卫生部选择了上海、浙江等省份作为试点,重点推出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在部分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试点工作。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内医疗行业每年投入IT的规模占医院年收入的0.3%-0.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3%-5%的水平。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可行性研究报告
董世高

本文作者信息

董世高(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405105)赞(25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