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气象探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地轨道小型为主方向【组图】

李明俊

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国在轨正常运行的气象卫星数量为7颗,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捕风一号A/B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风云卫星(2H、4A)、海洋一号C星、海洋2号A星。

中国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成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自动气象站点数量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中国在运行的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53395个,同比2017年下降了7.0%。这主要由于根据2017年6月中国气象局公布的《国家地面天气站布局优化方案》,从近6万区域气象观测中和行业部门观测站中遴选出8174个站点,补充进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队伍,导致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下滑。

初步预测2019年,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53430个左右。

2018年,得益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补充进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队伍,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数量出现大幅增长,达到10602个。初步预测2019年,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数量达到10610个。

图表1:2014-2019年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单位:个)

图表2:2014-2019年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数量(单位:个)

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数量保持增长

天气雷达是监测、预警突发灾害性天气最有效的手段。2012年,我国建成了由17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实现6分钟一次的数据实时传输和拼图联网,加强了暴雨等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服务。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经完成23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中国气象局统筹建设的的X波段天气雷达共有42部,由地方自主建设的X波段天气雷达约200部。天气雷达近地面1公里的覆盖范围约220万平方公里。

图表3:2004-2020年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保有数量(单位:部)

风廓线雷达被用于检测风在人烟稀少或在某些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垂直分布。风廓线系统较其它风测量系统的一大优势是,它能够对风场进行持续监测,也可以用于检测降水、测量垂直速度场的主要特征(重力波和对流系统)、估算紊流度和测量大气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加装无线电音响探测系统(RASS),提供有关大气虚温垂直廓线的详细信息。

根据《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气象部分风廓线雷达观测站点数量达到123个。通常每个风廓线雷达观测点配置风廓线雷达一部。则2014-2019年,中国风廓线雷达建设数量如下所示:

图表4:2014-2019年中国风廓线雷达保有量(单位:部)

近地轨道小型气象卫星为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CS)卫星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国在轨正常运行的气象卫星数量为7颗,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捕风一号A/B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风云卫星(2H、4A)、海洋一号C星、海洋2号A星。

其中,4颗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目前,全球气象卫星主要以太阳同步轨道为主。典型的太阳同步轨道通常高度为600-800km,属于近地轨道LEO(高度小于2000km),而地球同步轨道高度为35786km,为高轨道GEO。

太阳同步轨道经过南北极,与赤道平面垂直,能够观测到全球任意地点气象数据,同时由于处于低轨道,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因此气象卫星主要以太阳同步轨道为主。

截至2020年4月1日,全球136颗气象卫星中,近地轨道卫星(包括极轨太阳同步卫星和非极轨卫星)123颗,地球同步卫星仅为13颗。

根据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观测技术发展引领规划2020-2035》,未来主要发展小型化标准化的天基基础气象观测载荷,充分利用低轨卫星平台的搭载机会,加快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天基观测网络。

图表5: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国在轨正常运行气象卫星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气象探测系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明俊

本文作者信息

李明俊(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6282019)赞(8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