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月子中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平台化发展模式有望成为下一风口【组图】

王辉

四种商业模式×三种护理理论实践,月子中心仍以医务渠道与口碑宣传为主

当前,月子中心商业模式主要有社区模式、酒店式、医院附属式、独栋别墅式四种,这四种模式各有优劣势的差别。

图表1:月子中心商业模式及优劣势

 651561516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月子中心的护理方式来源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式,护理人员以月嫂为主,大多为月嫂服务的升级模式,目前也有一些中医调理类型,如喜月月子中心;第二种是台式/韩式,聘用护士为护理人员,集中托管或倒班制护理,如敦南真爱;第三种是英/美式:以国际化亲密育儿理念和专业产褥期保健内容为标准,如星月荟。

图表2:月子中心护理方式

65556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月子中心营销推广模式以医务渠道和口碑为主,同时通过网络渠道与商家合作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进行资源互换。

图表3:月子中心营销推广模式

 55656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月子护理服务逐渐成为刚需,平台化或成盈利突围方向

月子期间母婴护理服务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产妇生活质量的刚需产品。据统计,受益于"二孩"政策,2017年二孩出生人口占比超过50%;同时,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突破58%,健康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财政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到家庭健康支出,都会给月子中心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进入,月子中心俨然成为新老中产阶层产后新选择。但比较矛盾的是,市面上很多月子中心大多在4万元的成本线或之下运行,成本压力和投资压力造成企业急功近利,进入降低成本、降低品质的恶性循环中。低频、小众的月子中心行业是一个理论规模非常大的市场,但是当投资供给远远大于实际消费需求,甚至陷入杀价、营销噱头和死磕房地产的怪圈中,需要一些从业者和管理者重新找到自己定位并突围。

图表4:月子中心发展与实际运营矛盾

655656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大陆一线城市,月子中心的转换率(渗透率)约5%-8%,而在台湾地区,月子中心转换率在70%以上,这也意味着内地一线市场月子中西发展空间巨大。但仅仅提供28天的产后康复护理服务,这种传统的月子中心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目前作为新兴行业的月子中心,虽然受益于二孩政策,得到高速发展,但仍存在缺乏行业标准、缺乏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小规模的月子中心资源匮乏难以生存,规模大的企业也面临运营成本高企的难题。前瞻认为,借助共享经济模式,建立一个母婴健康消费平台,拓展上下游的同业和异业资源,打通月子中心的产业链,有望成为盈利的突围方向,成为下一个风口。

图表5:月子中心平台商业模式简图

 5565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辉

本文作者信息

王辉(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关注(1262262)赞(14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