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成像真的引领产业链新动能吗?

刘欣

何为“3D成像”呢?借用广发证券分析报告里的定义为:“3D成像并非是普通的功能性组建创新,而是激活光学交互属性,实现二维到三维的交互升级,是继图形界面、触控之后的第三次人机交互跨越。

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公开资料得知,3D成像即将带动下一轮光学新浪潮,对3D产业链带来新的动能,其中关键器件产能有可能会被锁定,严重供不应求,核心零组件拥有充分定价权。

那么,为什么说3D成像能带动下一轮的光学浪潮呢?

首先有专业人士表明,3D成像的下游应用十分可期。而在下游应用中,拍照是次要目标,跟关键的目标是弥补2D成像特征信息损失的缺陷,构建更精准的真实世界。这个技术对很多行业都带来红利的因素:从生物识别、AR/VR到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无人机、安防等等。其中不乏科技巨头,比如,苹果与谷歌,在布局3D成像。

其次根据专业人士解释到,是因为其可能作为人机交互的“光学影像入口”。过去的影像是2D的,而3D的影响出来以后必将颠覆人机交互的体验;而众所周知,每一次的人机交互都能变革消费电子。而更方便、好用的消费电子将会被终端用户接受。

2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专业人士解释道,目前3D成像的成本在递减,有望实现对生物识别的替代,性价比更高。相对于人脸识别等高成本的成像技术,3D成像相对便宜,也更有尽可能进入消费电子领域。

3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D成像技术真的能引领产业链的新动能吗?或者换句话说,有哪些行业将受益呢?

本人认为,如果3D成像技术的发展顺利,将会直接影响苹果的上游厂商,进而带动消费电子的新浪潮,随之AR、VR、自动驾驶和无人机等领域也迎来变革。但是这一切的假设都是基于3D技术能够成熟发展,并被苹果手机接收。众所周知,3D成像技术在过去也有中国的厂商在运用,但是其效果还很差,技术也不完善。

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术有:结构光、TOF以及双目测距三种。

4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去实现的3D成像技术是采取双目测距的,这样成本更低,但是效果也很不好。本人认为,结构光才是代表3D成像技术的未来。过去几年里,苹果收购的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LightCoding方案也是属于结构光类型。

5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是同时,结构光的实现难度有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是经济成本,深度摄像头远高于一般的摄像头;2)摄像头需要的空间和功率限制,手机摄像头已经可以做到很小的体积和很小的功率,但是深度摄像头还很难,特别是如果希望能达到比较高的精度;3)很多深度摄像头是需要额外光源的,因此还要专门的散热设备。4)后端的软件匹配。因此还需要时间才能发展成熟。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欣

本文作者信息

刘欣(投资经理)

关注(90748)赞(3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