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水电开发潜力大 绿色小水电是电能发展方向

王思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47000多座,使7亿多农村人口告别了“无电生活”。那么,小水电开发是否过度?发展潜力如何呢?

图表:2010-2014年中国小水电行业累计电站数量(单位:座)

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小水电开发潜力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截至2014年底,按电能统计,全国小水电开发率约为41%,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程度。目前瑞士、法国开发程度达97%,西班牙、意大利为96%,日本达84%,美国为73%。

图表:世界各国小水电开发率比较(单位:%)

2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小水电开发率并不算高。一条河流、一个区域建多少水电站没有统一量化标准,取决于河流资源禀赋和功能,需通过专业论证和规范的审查审批,在规划中明确。目前,我国未开发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832个贫困县,对于山区农村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我国小水电的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小水电生态破坏有限

小水电对生态的影响被公众关注。主要集中在河段减脱水、鱼类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小水电的负面影响不是其本身禀赋造成的,通过监管、规划等措施可以遏制。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国4400多座老旧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改善了近2000条中小河流生态环境。福建、陕西、甘肃等地出台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管办法,要求设置生态泄水管、增设生态机组、新建雍水坝和开展梯级联合调度,确保河段生态需水。鱼类保护方面,2012年水利部组织全国对3500多条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进行修编,凡涉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特有水生生物的河段不再规划新建小水电项目。小水电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在建设施工阶段,要加强工程监理和监测,落实防治责任;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水电站能够减小水流破坏力、维持河床稳定,消减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小水电开发对局部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降至最低程度甚至消除。

绿色小水电是今后发展方向

与火电相比,小水电成本压力没那么大,具有较强的盈利性。与大水电相比,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与核电相对,不会出现核泄露。与光伏相比,成本相对较便宜,且不存在风电发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综合来看,小水电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今后中国发展小水电,必须在政策、技术、市场方面着力。在小水电电价、上网、融资方面切实支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做到科学实施规划、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做到政府主导、市场导向、资质认定、加强监管。绿色小水电是今后发展方向,未来应大力发展“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助力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小水电行业发展报告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2014年中国十大小水电公司排名
   两会李小琳提案大力推动分布式能源实质性
   小水电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思民

本文作者信息

王思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875853)赞(15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