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价难救煤炭市场 调控思路必须转变

 2013年以来,国内煤炭产业一片萧条,大量煤炭企业陷入了亏损破产的困境。日前,东北最大煤企龙煤遭亏损限贷双杀,在2013年净亏损22.8亿元之后,2014年一季度,龙煤集团再次创下亏损纪录,亏损增至16.22亿元,龙煤集团资金链濒临断裂,而国有四大银行已经停止向龙煤集团增加贷款。这是最近的一起行业龙头煤炭企业遭遇困境的例子。

面对着煤炭产业的萧条和煤炭企业的成批倒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日前,内蒙古经信委拟建立东部区煤炭销售联动机制,旨在积极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加强行业自律,规范销售行为,保障煤炭有序有效供应。而山西省更是传出,将于近期再出台17条煤炭救市政策,其内容主要涉及全省煤炭经营的市场化改革。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基本的救市思路还是限量保价:通过合约定价、区域联保定价、限制煤炭产量、加快煤矿兼并重组等,从而实现人为托市的目的。但是,从实施效果看,山西省煤炭行业通过那么长时间的政府调控,但是到现在依然没有走出困境,不得已还要进一步出台煤炭救市政策,这说明通过强硬干扰市场的方式,很难从实质上解决煤炭行业的问题。

因此,煤炭行业救市政策的思路必须要转变。2013年以来,在市场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影响范围扩大和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与历史包袱较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

煤炭价格下降是导致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困境的直接原因,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煤炭价格并不是一直保持在高位,实际上国内煤炭价格是自2007年后才开始步入增长的快速通道,目前的煤炭价格水平也只是回落到了2009年的水平,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行业困境?

2003-2013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情况(单位:元/吨)

煤炭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这一切要归结于煤炭行业发展过度依赖金融产品。在煤炭行业大爆发的时期,各煤炭企业疯狂扩张,各种与煤矿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纷纷涌现,导致煤炭企业负债水平急剧上升。在煤炭价格上涨情况下,煤炭企业利润尚能够负担借债成本,而一旦煤炭价格下行,很多煤炭企业就不堪重负,纷纷陷入亏损破产的边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2013年,在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23%以及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34%的情况下,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财务费用总额达到了770亿元,相比上年激增23.21%,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2.51%,是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1.68倍。

与金融创新过度的山西等产煤重镇相比,贵州省煤炭产业却没有出现山西省那么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贵州省煤炭产业金融创新不足,煤炭企业债务负担较小,所以能够应对煤炭价格的深度下跌。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国内煤炭企业对煤炭价格极其敏感,只要煤炭价格出现长期的下行,很多煤炭企业轻易就会被债务压死。

这也是各地政府限量保价的主要原因。但是,从长期来看,煤炭行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注定了煤炭行业难回“黄金十年”,目前的救市政策却以之前的情形为假想,显然已经落后。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产业的发展困境,不能单纯从干涉煤炭市场出发,而更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发展着手。短期内,应该尝试对煤炭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让煤炭行业发展摆脱债务的束缚,加强煤炭企业成本控制,降低煤炭企业运营成本。长期看,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宇浩

本文作者信息

李宇浩(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91068)赞(37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