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伊利狂砸3.1亿冠名《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钱花对了吗?

 伊利砸3.1亿冠名《爸爸去哪儿》破纪录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冠名费仅2500万,而第二季冠名费狂增十几倍,伊利狂砸3.1亿冠名《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打破《中国好声音3》创下的2.5亿元最高电视节目冠名记录。

3.1亿有多大的,相比如微软每年上100亿元的广告费用,3.1亿人民币不过很少的一笔数字,而对伊利而已,3.1亿又如何呢? 

伊利花了全年10%净利润冠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字显示2012年伊利营业收入420亿元,净利润17亿元,预计2013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净利润30亿元。《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冠名费就花掉了伊利全年净利润的10%以上。伊利如此大的手笔豪赌爸爸去哪儿值得吗?

伊利豪赌背后百亿蛋糕

伊利豪赌在于打开中国学生奶市场,前瞻网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学生奶市场规模超过百亿,通过统计《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收视数据,观看爸爸去哪儿核心观众群体基本是女性、青年,女性观众收视率占比近70%,青年观众收视率占比近40%,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群体与伊利欲打开的学生奶潜在目标客户群吻合。

另外乳制品营销成功有先例可循,笔者想到了当年的营销之王——蒙牛酸酸乳,仅仅不到2000万冠名费,蒙牛酸酸乳就随着《超级女声》热播全面流向二三四线城市和城镇的代销店。

而且《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在观众中的口碑很好,有着很强的明星效应,连节目中angle、kimi等穿的服饰都为了热门商品,在淘宝上买断了货,冠名后的伊利QQ星热卖更是可期。

有了这些利好因素,难怪伊利肯下血本豪赌了?

伊利应该把钱花在质量上

伊利冠名《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借助节目的明星效应,好的口碑来营销。笔者认为伊利作为中国乳企龙头老大,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伊利应该跳出中国乳企广告大投入,大范围、高频度的“轰炸”营销的怪圈,全面追求质量。目前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尤其是奶粉、牛奶等缺乏信任,伊利应该在产品质量上花重金投入,把钱用在奶源、生产、质检、运输、销售等环节,让乳制品质量更加可靠,重新夺得消费者的信赖,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娟

本文作者信息

罗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461635)赞(85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