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加码 推广光靠补贴或行不通

四部委日前发布通知,宣布放缓新能源车补贴退出机制,将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车补贴在2013年基础上下调10%和20%的目标下调为5%和10%,并称本轮补贴2015年到期之后还将出台新的补贴政策。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新能源车补贴逐年下调是国际通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鼓励车商动脑筋降低成本实现技术升级,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仅仅因为近几年新能源车推广情况不理想就突然调整政策显然是不理智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版)》指出,我国新能源车产业的确呈现政策热、市场冷的现象,截至2011年底,新能源车保有量仅1万余辆,其中私人购买数量不足一成,远低于推广目标。另有数据指出,财政部原来预留的50亿元新能源车补贴预算针对私人购买实际发放额度不到1亿元。

然而相比国外,我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不能算低,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推广利用仍然达不到预期目标显然有补贴之外的原因。针对此次政策调整,不少新能源车经销商表示,新能源车要得到市场认可,光靠补贴行不通。工信部部长苗圩早在2010年就曾说过,新能源发展不能只指望补贴。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上述报告中也指出,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面临的两大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和电池技术尚未突破。纵观前几轮补贴,补贴对象都是新能源车本身,充电桩等根本没被提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主要依赖电池驱动,充电桩建设不到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新能源车无疑将沦为昂贵的摆设,消费者自然没有购买的动力。

实际上新能源车和近几年兴起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兄弟产业一样,要想持续健康发展,最终都要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财政补贴。

在补贴方式上,不少专家学者也存在异议。新能源车发展领先的美国实施的是以税费减免代替直接补贴的方式,这样不仅能直接惠及消费者,还能减轻车企和中央财政的负担。因为我国采取的是车企先垫付补贴再向相关部门申请返还的模式。

目前政策急调对未来2年新能源车发展到底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除了补贴政策加码,国家相关部门还需出台其他配套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新能源车推广的生态,提高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

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晶

本文作者信息

白晶(产业观察员)

关注(41793)赞(2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