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四大机器人家族的挑战 拓宽产业链成国内企业致胜关键

罗国军

2013年11月5日,第十五届中国工业博览会开幕,此次工博会首次将“工业机器人展”单独设馆,共有570个展位,齐集ABB、发科那、库卡、安川电机等全球四大机器人家族等近百家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机器人技术起源于美国,但却在日本得到极大产业化。1954年,美国人首先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于1962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并不是诞生在日本,但日本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四大机器人家族中有两家是日本的。

图表1:201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各国保有量占比(单位:%)

201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各国保有量占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为瑞典ABB、德国库卡(KUKA)、日本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这四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60%,而在中国,这一比率更高。国内企业中,拥有百台以上制造能力的企业也仅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上海沃迪、东莞启帆(台资)等几家,与外资企业上万台的销售规模差距明显。

拓宽产业链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的关键。从企业角度看,国外企业由于起步早,产业已形成规模化优势,在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已形成标准化流程,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而国内企业则在系统集成、售后维护保养等个性定制化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未来拓宽产业链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的关键。

图表2:国内外企业优势对比

国内外企业优势对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国军

本文作者信息

罗国军(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280560)赞(6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