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利润腾飞 国家大学科技园功不可没

一、紫光股份利润增长40%多,国家大学科技园功不可没

根据紫光股份三季度报告,2013年1-9月共实现收入57.29亿元,增长31.33%;净利润7635万元,高于2012年全年利润。从增长速度来看,2009年以来紫光股份收入、利润增速持续加快,近年实现腾飞,实在是信息电子股中的一朵“奇葩”。

而紫光股份的背后,站着的是“巨人”——清华大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1988年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是清华大学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立的全校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企业,也是紫光的前身;1993年更名为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1999年发起设立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06年清华紫光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更名为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华大学科技园作为紫光股份的孵化基地,其综合性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对紫光股份的发展居功至伟。

图表1:2006-2013年紫光股份收入、利润增长情况(单位:百万元,万元,%)

2006-2013年紫光股份收入、利润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如火如荼

从1999年开始,在两部的联手推动下,各地政府和大学纷纷响应,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2005年止,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共批准四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使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数量达到了50个。其中除首批22个之外,第二批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等14个大学科技园,第三批为南昌大学科技园等6个大学科技园,第四批为厦门大学科技园等8个大学科技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这一时期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速度快、发展数量多,全国大学科技园近100个,而且涉及的大学数量多,参与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学校,既有进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也有一般的地方性大学;二是开发建设模式的多样化,既有一校独立开发建设的模式,也有多校合作建设的模式,还有学校与政府的联合建设模式。三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而且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联手推动,形成了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强大合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4-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除2007年外),从2004年的42家增至2010年的86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9%,2011年,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为85家,新孵企业数量为1673家,毕业企业达到5137家。

图表2:2004-2011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及孵化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单位:家)

2004-2011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及孵化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科技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将继续发光发热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了办科技园的尝试,国家、地方科技、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加大支持力度,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扶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也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科技园等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布局,重点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等,扶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动。

同时,科技部、教育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0家,三级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100家,园区可自主支配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依托专业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000家,在孵企业8000家。“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毕业企业5000家,服务企业10万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0项,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80家,培育学生科技创业企业3000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途径。高校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能,在政策、资源、人力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创造条件,高校也相继利用园区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优势,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活动,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优势。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朱茜

本文作者信息

朱茜(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7601808)赞(231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