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民俗遗产 缔造特色民俗文化大产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游客2.0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6亿元。在春节黄金周期间,民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的最大看点。

春节逛庙会是京城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地坛庙会作为北京恢复最早的庙会、规模最大的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京城。2013年春节7天假期,地坛共接待游客10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春节期间,各地还大打文化牌、民俗牌等吸引游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得到发扬光大的同时,还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民俗文化也是生产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俗文化不仅是传统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社会的传承,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新兴生产力。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资源极其丰富,比如旅游民俗文化、饮食民俗文化、服饰民俗文化、居住民俗文化、交通民俗文化、节假日民俗文化、婚丧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技术、医药保健文化、游艺民俗文化、民间体育文化等,结合民俗消费心理,将会形成许多民俗文化的分支产业。

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发展速度较快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民俗文化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将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民俗文化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市场民俗文化经营体系。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使之实现产业化的方式也呈多样性,整体来看主要包括:表演方式、商品方式、旅游方式、主题公园方式、品牌方式、节日消费方式、文化节方式以及其他民俗服务方式等。

研究表明,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有利于提高民俗文化比较效益,形成民俗文化产业内部的利益补偿。通过产业化,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商品率提高,同时能提高民俗文化传承人的素质,增强其市场意识,还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服务的新载体,便于民俗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此外,民俗文化产业是一种立体产业,能够产生多种效益,它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发展的方向涉及传媒、演绎、美术、会展、体育、旅游、教育、出版文化产业,既有利于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又可以带动信息、餐饮、旅游、房地产、服装、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并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长16.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2011年1-11月,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553亿元,同比增长17.8%。

2012-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和投资战略分析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民俗文化产业研究员罗娟分析预计,2012-2017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7年,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032亿元。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民俗旅游产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俗文化遗产如何继续发光发热?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千百年来凝聚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随着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推进,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将得到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推推广,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又为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命力,为此,要发展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民俗文化产业,就应加强民俗文化宣传教育、推进民俗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相关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民俗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具体来看,要推动保护及传承民俗文化与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之间协同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同步推进:

1.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区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区域都有各自浓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同时,各区域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根据“发展极”理论,下文尝试将我国划分为大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以一个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极,创建区域民俗文化品牌。

2.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我国民俗文化产业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主动加入到世界文化产业链中,积极分享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提升民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但同时,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缺乏在国际上知名的文化集团。我国的民俗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在发达国家垄断的世界文化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使民俗文化产业向专业化、纵深化、产业化、高级化发展。

3.打造精品带动周边,实现产业联动战略

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民族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文化发展和文化价值的最高水准。民俗文化首先要推出精品,通过精品的推广,带动周边产品、资源、工艺等各方面的需求,使产业链得到延伸,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如《云南印象》正是通过在国内外的大量巡演,激起各国人民对云南的向往,带动了云南民俗文化旅游业、手工艺业、服饰业、饮食业等相关产业国民经济增加值的全面上升。

4.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实施区位联动战略

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各种要素,这不仅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采取有效的产业组合方式,着力抓好全社会各方面民俗文化资源和优势的整合,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共享文化资源,降低成本,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5.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市场化经营战略

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培育大批民俗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加快民俗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更多的民俗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民俗文化产业经营主体还应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对文化产品进行包装和开拓,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6.实施科技创新与传承人培养战略

民俗文化经营机构应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业,促使民俗文化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即在引进高级民俗文化人才的同时,也要将本地区的人才送出去交流,取长补短。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文化经营策划与中介服务人才以及文化资本市场运作和管理人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官营铜

本文作者信息

官营铜(资深产业观察员)

关注(853366)赞(37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