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需求是旅游景区热力之源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的数据显示,在中秋国庆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95元。

2007-2012年中国旅游国庆“黄金周”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欲望及支付能力均不断增强;“带薪休假”以及“黄金周”等假期又为居民获得更多的余暇时间提供了保证;而高速铁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旅客出行的时间,刺激了出行欲望,潜在的旅游需求正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有效的旅游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景区行业研究小组指出,伴随我国驱动旅游有效市场需求各要素不断完善,其对旅游需求的有效释放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作用。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则拥有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人们更多追求的是个性化的、积极的旅游产品,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逐渐被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也应运而生。团体旅游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主要的旅游形式,但是散客型自助旅游将会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旅游者需求愈来愈趋于个性化的新时期,单凭创造热线产品来吸引游客的做法已显得过于被动和消极,而主动提供充满创造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和服务,会对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体验经济时期,旅游者需要的是参与体验,满足个性的旅游经历。他们从被动的服从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求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且要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制作和信息服务中,获得“我喜欢的”或“单独为我定制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自身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这种个性需求反应了现代旅游者对传统的模式化旅游产品的厌倦和反叛。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应更多体现旅游者对“体验”的诉求,为旅游者带来趣味、知识、想象力以及值得记忆的审美体验。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现代旅游在相当程度上更反映出旅游者寻求文化消费、启迪智慧和摆脱社会压力的一种完美自我的意愿。任何景区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内涵。

可以预见,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能脱离文化,旅游产品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从而产生旅游消费。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景区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只要旅游景区能够切实关注游客的需求,在如今旅游需求旺盛的时期,旅游景区“热”将持续升温。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娟

本文作者信息

罗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463246)赞(85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